《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案例 > 正文 2021-12-28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著的一篇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是安徒生最为脍炙人口的童话作品之一。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在除夕夜卖火柴,在饥寒交迫中划火柴取暖,并由此幻想各种美好场景,却最终冻死在街头的故事。520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选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一、导入

  他是一个童话之父,他是世界的儿子,他有着悲惨的童年,却为孩子们编织了许多绮丽的梦,他就是安徒生。今天就让我们重温经典,一起遇见安徒生,遇见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

  1、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大屏幕上呈现了一组生字词,哪位小勇士来试一试?

  A、你手举得最快,请你来——不仅读的准确,而且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大家观察一下在这组生字词里哪一个字最容易写错?——兜,同学们看黑板,这个字写的时候要先写中间再写两边。

  拿起手中的笔在练字本上把这个字写上三遍,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头正身直脚放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开始吧。

  这位同学不仅字写得正确,而且结构匀称,美观大方,真是一位小小书法家。

  2、看来生字词已经难不倒大家了,老师看到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要读课文了,别着急,带着老师的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教室里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从大家专注的神情中,老师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求知若渴。

  B、你想来回答,请你来——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的事情。

  三、研读

  1、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啊,你很会概括,就是可怜。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她不断的划火柴取暖。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女孩划火柴的句子,我们重点赏析这个部分。

  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都在书上留下了阅读的痕迹,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老师很欣慰。

  C、你的书上画的很详细,请你来回答——你找到了第一次,她擦燃了一只火柴,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到大火炉,感到非常温暖,仿佛自己就坐在大火炉面前,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呀,在她刚想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时,火灭了,火炉不见了,手里只有一根烧过的火柴梗。

  2、这里有个词语“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D、你来——你体会的很深刻,“终于”反映了小女孩思想斗争激烈,她之所以抽出了第一根火柴,是因为她冷得实在受不住了。同学们“终于”要读重音,语速稍慢,来强调小女孩的悲伤、痛苦。来,一起朗读,读出她的悲伤、痛苦。

  3、她又连续擦燃火柴,她又分别看到什么呢?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E、你们小组讨论的最激烈,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请你们来回答——第二次看到了烤鹅,为什么呢?是呀,她太饥饿了;

  第三次看到了圣诞树,为什么呀?是的,她太孤独了,她想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的玩耍;

  第四次看到了?奶奶,是呀,奶奶是唯一爱她的亲人,她非常想念奶奶。你们找的非常全面。

  在第四次中,她划火柴却是“赶紧”,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小女孩见到奶奶的心情激动,留住奶奶的心情急切。来,一起读出她的急切。

  下面我们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读出小女孩的饥饿,一组读出她的孤独,一组读出她的急切。

  4、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这些,她还这么难受吗?——不,是幸福的。(板书:幸福)可是幻象越是美好,现实越是残酷,幻想中越是幸福,回到现实就越是痛苦。在这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我们感受到小女孩非常的不容易,幻象是虚写,现实是实写,这就是虚实结合给我们带来的效果。(板书:虚实结合)

  5、在第五次划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了(高大美丽的奶奶),是因为她(希望奶奶可以把她带走)。她觉得奶奶带她走,她便幸福了。

  6、小女孩真的幸福吗,怎么理解这两个幸福?同桌交流讨论。

  F、你想来回答,请你来——第一个幸福是指幻象中的火炉,烤鸭,圣诞树,这些都是她渴望的所以她非常幸福;第二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这样再也不会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她死了,才能彻底的幸福。只有死,才能得到幸福。你体会的很深刻。

  7、这个可怜的孩子她所渴求的只能通过想象得到,她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虽然她的嘴角有浅浅的微笑,可是她却再也不能醒来了。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耀着大地,当大街小巷洋溢着节日的快乐,当我们无比快乐的过年时,小女孩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同学们,带着此刻的感受再来读。

  四、总结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对自己幸福生活的珍惜,我们要珍惜这份幸福,传递这份幸福,让世界充满阳光,洋溢温情,就不会再有“卖火柴的小女孩”

  五、作业

  安徒生的童话,鲜活的人物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课下我们继续遇见安徒生,遇见他童话中的海的女儿、丑小鸭,下节课一起交流。

  六、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兜 可怜 实

  幸福 虚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最后二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3、感受小女孩在残酷的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读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西方,把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大年夜”,也就是我们中国的“除夕之夜”。那么,同学们,你们每年的除夕之夜是怎么度过的呢?(学生畅所欲言)

  2、是呀,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是,你们知道此时此刻却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那么,在这个大年夜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去看看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3、请大家看多媒体,听老师朗读。(配乐:火柴天堂,师朗读第一部分。)

  4、好的,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十页,找到老师刚才朗读的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1-4自然段)

  5、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引起你注意的句子,并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6、找出一句最能概括对小女孩评价的话。

  (可怜的小女孩!)

  二、学习第二部分, 走进火柴的幻想里

  1、明确擦燃火柴的层次。

  小女孩一共擦着了五次火柴,分为五个层次。

  2、讲读第一层(第五自然段),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你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述说吗?(指名同学朗读)

  (3)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分享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吧。(女同学读)

  是啊,她渴望火炉正是她的现实需求,多么合理的想象啊!我们把这种想象中的景象叫做幻象(板书)。

  师:幻象中,小女孩是多么幸福啊!(板书:美好)

  但现实是什么样的呢?(男同学读)

  出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书:现实残酷)

  师:幻想太美好了,读—(女同学)

  现实太残酷了,读—(男同学)

  (4)小结:小女孩美好的幻象就像这熄灭的火柴一样破灭了,这样虚实结合,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3、讲读第二-三层(第六-七自然段),自学第二-三次点燃火柴。

  (1)学法指导:第一次擦燃火柴作者是怎样写的?

  (现实、幻象、结果三个部分。)

  (2)分小组讨论学习第二-三次划燃火柴的部分,用横线画出描写现实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幻象的句子。

  (3)下面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同学们思考:小姑娘眼前的现实是什么?眼前出现什么幻象?结果怎样?

  小结:现实就像这堵墙一样冷酷无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

  (4)学习第三次点燃火柴。(第七自然段)

  师相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师:这么美的圣诞树究竟有多大,有多美呢?请大家用你的朗读来给老师描绘一下吧!

  分组朗读描写圣诞树的句子。

  出示句子: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天空之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小结:美好的幻象就像这天空划过的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也暗示了小女孩走近死亡。

  4、学习第四五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由读,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2)师:注意是“叫”!这是撕心裂肺的叫呀,再来一次好吗?(角色扮演读)

  (3)角色扮演朗读。读前指导:见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因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人,这种高兴的心情集中在“奶奶!”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一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这些话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心情,所以要读得快些。

  (4)师: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然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5)出示句子:

  a、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然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b、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6)师小结:从不敢到敢,从一根到一把,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比起温暖、食物、快乐,她更渴望的是见到奶奶,更渴望亲人的关爱,所以她已经不顾一切了。(全班读)

  (7)这里的“光明”和“快乐”指的是什么意思?“飞走了”指什么?为什么又说“她俩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两部分。(分男女生朗读课文,配乐:天鹅)

  2.出示课件: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3.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

  4.师小结。(配乐:二泉映月)

  播放音乐二泉映月: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后,小女孩的面前仍然是那堵又厚又冷的墙,实写与虚写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层层递进,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也让小女孩那可怜的形象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

  四、介绍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这个感人的童话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写的,他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出示幻灯片,推荐《安徒生童话全集》。)

  五、板书设计:

  3、卖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 (残酷)

  幻 象   现 实

  火 炉 → 冷

  烤 鹅 → 饿

  圣诞树 → 痛苦

  奶 奶 → 孤单

  命运悲惨

  六、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通过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大年夜时的幸福情景,再由老师来述说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这一适度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

  在老师配乐《火柴天堂》的朗读中,很好地创设了悲剧气氛,使学生迅速融入其中,利于他们深入理解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

  最后顺着课文延伸,想象小女孩就是学生自己,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形成高潮,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了学生渴望关怀,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这一开放性的朗读训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更适时有效地对他们渗透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一是巧用课件创设课文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二是做到主线分明,细节饱满。抓住课文重点段进行教学,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式,紧扣重点词句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粗线头教学,课堂上采用质疑、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与老师进行对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落实新课标精神;三是注重朗读感悟和指导,突出语文本色教学。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去读懂课文内容,保证学习充分的读书时间,还原语文教学本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二、略讲1---4自然段。

  1、师: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哪里卖火柴?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的1至4自然段,边读边将有关的词句做上记号。

  2、指名回答:谁能够用“什么时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告诉大家1至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师相机板书:卖火柴(大年夜)。

  师:通过朗读你还知道了什么?

  3、创设情景,打开课件(一)配乐,师激情描述1---4自然段的内容。

  师:大年夜,在雪花漫天飞舞的街头,一个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街头卖火柴,可怜的小女孩由于一整天没卖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就孤零零地坐在冰冷的墙角里。此时,她又冷又饿,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已的小手吗?(学生:敢!)

  师:对,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小女孩勇敢地擦燃了火柴来取暖,借着微弱的亮光,她进行了美好的幻想。师相机板书:擦火柴(美好的幻想)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5---11自然段,思考回答:小女孩一共几次擦燃火柴?

  (设计意图:一至四自然段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语言简练:“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去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老师的配乐描述课文内容,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情景中来。)

  三、精讲、细读感悟第5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第一次擦火柴,小女孩看到了什么?请大家边听边想,生读完后,师指导评议:谁能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2、指名回答: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大火炉)相机出示课件(二)(大火炉画面)。

  师:讨论一下,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大火炉?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

  师:哧!火柴燃起来了,饱受风寒的小女孩看到暖和的火炉时,她的心情怎样?感觉怎样?(喜悦、舒服)师: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惊喜、兴奋)你能把描写小女孩当火柴燃起来后喜悦、舒服的句子读一读吗?(指名读“哧!火柴燃起来了……多么舒服啊!”后评议读。)

  师:火柴灭后,小女孩的心情又怎样?(痛苦)用什么语气来读?(失望、悲伤)谁能用失望的语气读一读火柴灭后小女孩心情痛苦的句子?(指名读“哎……烧过的火柴梗。”后评议读,齐读。)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师读火柴燃之前的句子;女生读火柴燃时的句子;男生读火柴灭后的句子。)

  4、小结学法,指导学习。用课件(三)出示本自然段学法提示:“边读边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自然段为精讲,主要以指导朗读为主,通过指名读、评议读、齐读以及师生合作朗读等多种方式去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而这些朗读方式的转换也是精心设计的,体现了由个体向群体变化的过程,在反复的指导朗读中,学生会渐入情景,会从内心处体会和品味小女孩擦燃火柴过程中的一喜一悲。学法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梳理了学习思路,是为下一步的自学作准备。)

  四、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用第5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6---11自然段。

  过渡语:同学们,小女孩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方法自学6—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师提示: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用笔将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自学情况。指名回答: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师相机出示课件(四)(烤鹅画面)师追问:她为什么会在亮光中幻想到烤鹅?方法同上打开课件(五)圣诞树画面、奶奶的画面、奶奶抱着她飞走的画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0节。

  师:假如你们就是文中凄苦的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在你有眼前时,你是怎样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是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呢?

  打开课件(六)出示第10自然段语句:“奶奶,……你就会不见的!”[自由读;指名读;全班分角色读:女生 小女孩,男生 旁白]

  4、讨论:她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

  5、打开课件(七)出示重点句:“她们在光明和快乐中……地方去了。”理解感受重点句。师:读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小女孩的幻想画面再现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这几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粗线条的处理,两处重点句段的指导做到了粗中有细,老师激发性语言对调动学生的情绪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的朗读感受、讨论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五、指导读好第12、13自然段。

  1、师:一盒小小的火柴,在如今生活富裕的年代是寻么的微不足道,甚至找不到地方买,可是,就是这样一盒小小的火柴,曾经给小女孩带来那么多快乐,那么多幸福!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预设:小女孩很可怜!我很同情她!或跟小女孩比,我们真幸福啊,……]师相机板书:同情

  2、师:请带着对小女孩的同情齐读第12、13自然段。

  3、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师板书:冻死街头(悲惨结局)

  4、师:她死时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用第13节中的一句话回答。打开课件(八)出示重点句“她曾经……幸福中去了。”

  5、指导理解两个“幸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受情。相机板书:不满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

  1、强调精读细说:

  “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卖火柴”这部分,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擦火柴”这部分,让学生自读,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同时抓住课后习题来“说”。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给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读、说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选择读、说的内容、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体验。

  2、读议结合:

  我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后,针对“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https://www.benqdjg.com/chuangyeziliao/86905/


推荐访问: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随机

上一篇《初心泯灭的歧路》观后感三篇

下一篇“三会一课”创新案例(思路+做法+成效)三篇

创业案例推荐文章

创业案例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