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范文汇总十一篇

首页 > 成考报名 > 成人高考时间 > 正文 2023-10-21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范文汇总十一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1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习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24分,每小题4分)

第1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在公众场合大谈社会如何****,暗地里却收被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

B.近期,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占了便宜。

C. 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理解诗的意义和道理。

D. 抗日战争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是一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

答案:D

第2题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山青水秀 磨拳擦掌 大声疾呼 苦心孤诣

B. 出类拔萃 防微杜渐 再接再厉 天网恢恢

C. 言简意赅 因地制宜 强弩之末 萍水相逢

D. 永葆青春 变幻莫测 孤注一掷 余勇可贾

答案:A

第3题 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答案:C

第4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姐妹情深,我怎么能丢下残疾多病的姐姐和妹妹,一个人嫁到外省去呢?

B. 这个项目能否上马,决定于我们现在是否具备了条件。

C. 所谓“关键”词语,是指与文章内容有密切关系,重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D. 作为一个领导,你应该把群众的意见认真地考虑一下,怎么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

答案:C

第5题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言实词数量很大,词义__________丰富,用法也比较复杂;文言虚词__________数量有限,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是多方面的。__________,正确理解词义和判断使用功能,__________成了读文言文的基础。

A. 相当 则 却 因此 就 B. 相当 虽然 却 因此 就

C. 不但 则 仍 当然 必然 D. 不但 虽然 仍 当然 必然

答案:B

第6题 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

B.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

C.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

D.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

答案:B

二、(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正负电子对撞研究项目的科学家最近透露,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表明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

参加该项目的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川本辰男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塔利等科学家,近日在不同场合分别宣布了上述消息。该成果如果得到进一步实验的证实,将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最早在30年前预言了玻色子的存在,但科学家至今没找到它的踪迹。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按理论假设,其他粒子是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对完善粒子物理学理论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曾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该标准模型以夸克、轻子作为基本粒子,以弱电统一和电子色动力学理论为主要框架。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这些粒子几乎都已被实验所证实,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因此,寻找该粒子被比喻为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

但希格斯玻色子仅能在瞬间存在,因此观测起来难度极大。为“捕捉”该粒子,物理

学家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是让高速运动的粒子相互撞击,如果碰撞过程中产生足够高的能 量,就形成希格斯玻色子。由此形成的希格斯玻色子往往很快就衰变为其他一些粒子,衰 变后的粒子有特定的组成,据此可间接证明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的4项实验的观测数据进 行分析后,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事件”。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事件可以用希格斯玻色 子的衰变来解释,也就是说,他们在实验中获得了希格斯玻色子。但他们也指出,目前的观测结果尚不是最后的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才能确认其可靠性。

第7题 文章说“目前的观测结果尚不是最后的结论”的理由是哪一项?(  )

A. 希格斯玻色子仅能在瞬间存在,观测起来难度极大

B. 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尚未成熟

C. 科学真理是可以重复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的证实

D. 只有一个科研机构在研究“希格斯玻色子”

答案:C

第8题 把物理学家们通常遵循的理论、采用的方法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研究项目,__________,遵循的理论和采用的方法加以比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理论和方法都相同 B. 理论相同,方法不同

C. 理论不同,方法相同 D. 理论和方法都不同

答案:A

第9题 文章说“该成果如果得到进一步实验的证实,将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该成果是指哪一项?

A. 它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B. 它可以证明物质质量的存在 C. 它完善了粒子物理学D. 它找到了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最后一种

答案:C

第10题 下面的说法中不能成为“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存在的理由是哪一项? (  )

A. 现在的办法都只能间接证明它的存在

B. 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它的踪迹

C. 科学家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实验观测,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事件”

D.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认为“这些非同寻常的事件”可以用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来解释

答案: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桑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打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叫曼诺林的孩子和他一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老头“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常常梦见狮子。

第85天一大早,孩子为老人准备了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这天天气很好,老人决定到更远的大海深处捕鱼。黎明时,他已在钓丝上装上沙丁鱼,放到适当深处,让小船随海水漂流。

老鹰在上空打着旋,老人把钓丝插到l英里深的海里。突然,看见伸在水面上的绿色竿子急遽地沉到水里,他知道,这是一条马林鱼正吃钓尖和钩把子上的沙丁鱼。老人灵巧地握着钓丝,感到下面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午时分,大鱼终于上钩了,老人用双手拼命收着钓丝,但依然不能提上一英寸,渔船和人都在水面慢慢漂流。太阳落山了,大鱼依然未浮出水面,老人想:我拿它没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

太阳又升起来了,鱼依然向北游。老人疲惫不堪,左手在抽筋,他吃些生鱼以增加力量。鱼终于跳出海面,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哩。老人放出更多的钓丝,紧紧拽住,、手已皮开肉绽,涌出鲜血。第三天,大鱼开始打转,最后银花花的肚皮终于翻出水面,老人使尽平生的力气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边。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

死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桨、舵柄、刀子筝与鲨鱼拼死搏斗。他深信:“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的肉,仅仅留下一副大鱼的骨架。

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小港,回到他的小茅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的时候,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路边的小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在一旁守护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第11题 “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怎么理解?(5分)

答案:奋斗有时会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但是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第12题 (1)小孩最后又表示要和老人一起出海,这是为什么?(2分)

(2)这个转变是否太突然?(2分)

答案:(1)孩子在老人勇斗大鱼及群鲨而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决心以老人为榜样,回到他的身边。

(2)这个转变在前边有铺垫:即使他父母嫌老人“背运”,孩子在第85天早上仍然准备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可见他一直崇敬和依恋老人。

第13题 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案:衬托的手法。

第14题 阅读本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85天出海的时候,曼诺林为什么没有跟着老人一起去?(2分)

(2)在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怎么理解?(3分)

(3)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形象?

答案:(1)因为前84天老人什么收获也没有,他们嫌老人运气不好。

(2)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是力图从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

(3)老人是一个面对厄运而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

第15题 “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这句话怎么理解?(5分)

答案: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推动社会发展。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①。督抚大吏争上符瑞②,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③,顾左右日:“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日:“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日:“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日:“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日:“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户部司务何以尚者,揣帝无杀瑞意,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榜④讯。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两人并获释。 .

第16题 简单概括世宗、海瑞的突出的人物特征。(6分)

答案:世宗是一个知错不改的国君,海瑞是一个以国家为重的忠臣。

第17题 用现代汉语写出“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文字的大意。(6分)

答案:这个人向来就有固执的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清楚地知道触犯了皇上当死,他自己买了一口棺材,跟妻子做了诀别,正承担着罪名,在朝廷等着惩罚呢,连他身边的随从都已经走了,这表明他是绝对不会逃跑的。

第18题 文中为海瑞市棺上疏,埋有伏笔,请指出文中伏笔之句。(4分)

答案: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试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鱼梁:指鱼梁洲,在襄阳岘山附近汉水之滨。

梦泽:云梦泽,在今湖北监利以北。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的碑。

第19题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哲理?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

答案:表达了整个世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哲理;语言朴素,通俗易懂。

第20题 这首诗的作者吊古伤今,写“羊公碑”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读罢碑文会“泪沾襟”? 诗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写“羊公碑”是借此抒发感慨;因为羊祜曾经建立了不世之伟业,而诗人却一事无成,怎能不泪湿衣襟呢?抒发了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羊祜的倾慕及对自身境遇的不满。

五、作文(60分)

第21题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想把一件事做成功,就要事先做好准备,这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的道理。请以“准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分)

答案:略。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2

审题,就是通过对成考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审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

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例如,1990年成人高考作文:用下面一段话作开头,写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题目自拟。在漫长的生活跑道上,并没有人向我们发出那激动人心的起跑枪声,但在我们的四周,却处处是无声的“起跑”信号。此题的写作方式是续写。所给开头一段话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点明了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生活中竞争的特点。所谓“信号”,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段开头语言富有激情,感情色彩浓,续写部分也应保持这种风格。写作范围是社会生活道路。文体未限,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优势来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方向是,通过对“信号”的反应和感受,表现时代精神。

二、审题要过细,构思要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

例如,1993年成人高考作文:人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爱好都有其产生的过程、具体的表现以及个人的收益与感受。请以《我的业余爱好》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要求:1、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2、字数不少于700字。此题并不难审,但有的考生太粗心,只看了开头“人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却没注意下边的要求“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于是大笔一挥,写了自己的集邮、钓鱼、游泳等多种业余爱好。另外,仔细审视,题目的叙述,实际上已经暗示了此文的"框架,即业余爱好的产生过程、具体表现、个人的收益与感受。

三、审题要为立意作好准备

立意所在往往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目重心。例如1986年成人高考作文《一次实践的启示》中的“启示”,1988年作文《发生在我身边的变化》中的“变化”都是立意之处。作文《读书与文明》属于关系型议论文,立论当在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上。此题题意宽泛,应以大化小,化一般为个别。立意之处可以是读书能教人以美德,把人引向坦途,造福于社会;也可以从读书对文明影响方面立论,如语言修养、行为礼仪、陶冶情操等。

总之,审题的目的是把写作规范于一定的条件和要求之中。考生应强化审题意识,把握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3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1.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识记

2.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复习二:古诗词识记

3.20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复习一:古诗词识记

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复习三:古诗词识记

5.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

6.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测试题

7.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测题及答案

8.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

9.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备考练习题参考

10.20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测题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4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前模拟题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24分,每小题4分)

第1题 放在横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人才和奴才难以兼得,__________,爱人才的得不到奴才。

A.不爱人才的爱奴才 B. 爱奴才的不要人才 C. 爱奴才的得不到人才 D. 不爱奴才的爱人才

答案:C

第2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姿态 想往 面临 机遇 辨识 B. 谦虚 幽默 蔓菁 苔藓 鉴赏

C. 偏面 赘余 绮丽 濒临 气馁 D. 谬论 内疚 恬静 贯性 叱咤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凝聚物物理研究部威克斯曼博士和该院哈维德·施密斯索尼亚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洛比教授,在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他们对宇宙伽马射线成因提出的理论模型,以求破解这一困扰至今的天体物理之谜。

根据这一理论模型,科学家认为,到达地球的大部分伽马射线,实际上是引力引起的巨大冲击波的剩余能量。引力使星系气云自我坍塌,并产生巨大的疏散星团。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电子以每秒l85000英里(1英里=1.6093公里)的速度运行,这些高速运动的电子与被称之为大爆炸“回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低能量光子相碰撞,碰撞使其部分散射出的光子能量增加形成伽马射线。科学家认为,我们今天在宇宙中观察到的伽马射线背景辐射便由此形成。

以色列科学家提出的这一模型与大爆炸粒子理论相符合,使星系气云中被俘获的气体物质数量逐渐清晰起来,从而也可解开另外一个长期困扰天体物理学家的“物质丢失”之谜。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中与暗物质相对的初始物质的数量远远大于观察到的行星和星系物质总和,大多数初始物质可能被俘获在星系气云之内,观察到的伽马射线可能是这些神秘物质存在的第一个信号。

科学家近年将利用美国宇宙伽马射线辐射研究卫星的探测结果和地面无线电探测收集到的数据验证这个模型。

第3题 伽马射线形成的条件有哪些?不符合模型理论的一项是 (  )

A. 引力引起星系气云的自我坍塌

B. 星系气云坍塌产生的电子以每秒18.5万英里的高速运行

C. 碰撞后一部分散射的低能量光子能量加大

D. 星系气云俘获为数不少的初始物质

答案:D

第4题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威克斯曼博士和洛比教授认为到达地球的伽马射线是由引力引起的巨大冲击波的剩余能量。

B. 以色列科学家提出的这一理论模型和大爆炸粒子理论相合,因而也可以解开天体物理学里的“物质丢失”之谜。

C. 这一理论模型破解了困扰至今的天体物理之谜,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D. 美国宇宙伽马射线辐射研究卫星的探测结果和地面无线电探测收集到的数据将被用来验证这一理论模型。

答案:D

第5题 文中画线句“科学家认为……由此形成”实则要强调突出的意思是(  )

A. 宇宙伽马射线背景辐射形成的原因

B. 宇宙伽马射线形成的原因

C. 宇宙伽马射线背景辐射与宇宙伽马射线形成有关

D. 宇宙伽马射线实际上是宇宙中的一种背景辐射

答案:B

第6题 “这些神秘物质”是指 (  )

A. 宇宙中的暗物质 B. 星系气云中被俘获的气体物质数量

C. 与暗物质相对的大多数初始物质 D. 被俘获在星系气云内的初始物质

答案:D

二、(16分。每小题4分)

第7题 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

B.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

C.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

D.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

答案:B

第8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装潢决择殚精竭力殉私舞弊 B. 融洽流览提纲挈领寸草春辉

C. 赡养诙谐汪洋恣肆史无前例 D. 严峻部置旁征博引励精图治

答案:C

第9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乔安山被诬陷、被误解的遭遇,只能说明社会风气有待净化,用人心惟危来概括,显然有失偏颇。

B. 他把这些年计算机发展的最新信息,一览无余地告诉了我。

C. 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一个小时。

D. 家庭温暖,事业有成,李容却突然皈依佛门,让人不可理喻。

答案:A

第10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

A. 侦察员在现场偶然(偶尔)发现了一个小纸条,这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B. 由于他精神过分(过度)紧张,这次面试没有通过。

C. 我跟单位几个同事合计(核计)了一下,决定利用公休日去基层考查。

D. 班主任跟她谈了半天,可是她一点反应(反映)也没有,令班主任十分着急。

答案: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后,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相。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欺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公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一——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带桂冠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灭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劳动者离去了,但他们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全。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骄傲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真理和正义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l

第11题 文中有两个“她”不是指代乔治·桑的。找出含有这两个“她”的句子,并说明这两 个“她”分别指代什么。(4分)

答案:“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她”指代乔治·桑的思想;“为她争光载誉”,“她”指代法兰西。

第12题 从全文看,乔治·桑引起雨果爱慕、钦佩、崇敬、祝贺、感激的原因有哪些?(7分)

答案:(1)她的灵魂和作为是伟大的、美好的;(2)她具有自由自在的思想;(3)当祖国遭到欺辱时,她能挺身而出;(4)她是一位荣誉等身完美无缺的女性;(5)她创作了许多杰作;(6)她因为善良招来了某些人的仇恨和辱骂;(7)他留给人们以女权,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8)她是一位预言真理和正义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

第13题 “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这句话中“消失了”的

答案:躯体(或肉体) 思想(或精神)

第14题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公众的记忆又有何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答案:乔治·桑的作品早已深入人心,不必赘述。

第15题 根据倒数第二段的文意,乔治·桑的“英灵精神”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案:乔治·桑是女权运动的先驱。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试题。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16题 请指出诗中颔联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4分)

答案:对偶、比喻。借景抒情。

第17题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抒发了对诸葛亮的怀念崇敬之情,对当时朝廷官员的失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报国的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日:“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①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日:“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注】①仓廪:藏谷、藏米的地方。

第18题 把文中““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①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意。(6分)

答案:如果你不守城,县城就会被贼人所得,仓库里的粮食都是他们的(指贼寇),府库里的钱财都成了他们的,百姓也变成了他们的战士,那国家还能有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寇至当守,反对逃跑和分析逃跑的后果。

第19题 文中杨氏对“叛军”攻城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她对胥吏百姓的一番话为什么使得“众皆泣”?(4分)

答案:采取的态度是“寇至当守”;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一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

第20题 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说理特色和性格特点。(6分)

答案:假设推理、分析危害;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

五、作文(60分)

第21题 请以“有志与事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分)

答案:略。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5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第1题单选 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水”,有凌空飘逸的,有汪汪一碧的,有晶莹澄澈的,__________。

A.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

B.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

C.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

D.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

第2题单选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造诣(yì) 蹩脚(biē) 峥嵘岁月(zhēng)

B.拖沓(dá) 缄默(jiān) 分外妖娆(fèn)

C.摇曳(yè) 稽首(qǐ) 提纲挈领(qiè)

D.酒馔(zhuàn) 提防(tí) 锱铢必较(zī)

第3题单选 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书不能太少,__________ ;也不能贪多,__________,患上先天贫血症。精读应循序渐进,扶摇直上,__________,层层上升,迅速接近顶端。切忌贪多图快,囫囵吞枣,否则势必根基不稳,__________。

①容易沦为别人的思想奴隶

②太少则行而不远

③贪多则消化不良

④有如登塔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第4题单选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__________,浓郁而亲切的__________人情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述了北平的__________,北平人及他们的思绪、感情和生活。这种深沉、朴实的__________,是与导演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

A.风格  风俗  风光  情调

B.风采  风物  风俗  格调

C.风格  风土  风情  格调

D.风貌  风俗  风景  情调

第5题单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__________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许多年,__________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灯光的话。__________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__________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A.定然  况且  因为  还

B.必然  况且  但是  也

C.居然  而且  因为  还

D.居然  而且  但是  还

第6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上海的娱记几乎倾巢出动,其他省市的也一大早就纷纷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等候。

B.海淀区十一学校甘兰佑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依然坚守三尺讲台。

C.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在一次野外勘察中,意外发现了一片原始喀斯特岩溶地貌,那些岩石形态优美,真是巧夺天工。

D.“秦晋之好”这个成语是说春秋时期的秦、晋两个国家之间几代都有婚姻关系,可谓是间不容发。

二、现代文(16分,每小题4分。)

第7题单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1995年8月,当“亚洲通信卫星2号”升空不久,突然发生爆炸,而这场灾难的元凶是由太阳活动引发的高空切变风,这是由空间天气突变而引发的灾难。

空间环境中,有时呈现这种情景——太阳上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热层中可影响空间和地面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以及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太阳是一个能量输出不断变化的天体,正是这些变化,才引起了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强烈扰动。同时,太阳有时能把百万吨带电物质,以每秒近千公里的高速度抛向地球,即发生太阳风暴,引起地球空间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如地球磁层被压缩,绕地球赤道的高空环电流大大增加,电离层无线电通讯的临界频率会突然改变,高能带电离子流可增加3~5个量级等等。如有时太阳耀斑爆发,能量相当于全球50亿人每人引爆l00万吨TNT。这些给人类活动造成灾害的突发性空间环境变化称为灾害性空间天气。

灾害性空间天气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通讯中断,导航定位不准,输电网等技术系统受到损害等灾害性事件发生。也可能引起人类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皮肤癌患者增加。据统计,仅在航天领域。卫星故障中的大约40%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为了研究和预报空间天气灾变规律,避免或减轻灾害性空间天气可能给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和损失,一门把空间天气的监测、研究、模式、预报、效应、信息传输与处理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以综合与集成的新学科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应用卫星、载人火箭、空间站以及地面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剧烈变化的空间环境关系越来越密切,空间天气学就越发显得重要。我们相信,明天的空间天气预报也会像今天常规天气预报那样,为我国的建设和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7题单选 根据文章,对“灾害性空间天气”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活动引发的使通信卫星发生爆炸的高空切变风

B.太阳活动引发的可影响和危及人类活动的空间环境状态

C.太阳自身能量输出时引发的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的强烈扰动

D.太阳把大量带电物质高速抛向地球时发生的太阳风暴

第8题单选 对“灾害性空间天气”形成的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强烈扰动

B.把大量带电物质高速抛向地球的太阳风暴

C.能量极大的太阳耀斑的爆发

D.太阳这一天体的能量输出不断变化

第9题单选 根据文意,对“空间天气学”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空间天气学像天气预报一样,为改善空间环境,促进我国的建设和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空间天气学综合与集成了空间天气的监测、研究、模式、预报、效应、信息传输与处理以及对人类活动影响

C.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剧烈变化的空间环境关系的日趋密切,说明了建立空间天气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D.研究和预报空间天气变化规律,避免或减轻灾难性空间天气给人类带来损失,是建立空间天气学的目的

第10题单选 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灾害性空间天气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必然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皮肤癌患者增加

B.太阳风暴吹过地球时,能引起地球高能带电离子流增至3~5个量级

C.灾害性空间天气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据统计,有约40%的卫星故障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

D.在一般情况下,空间天气并不对人类活动造成灾害,但是,它具有突变性特征,因此,有时会造成突发性灾害

三、现代文(25分。)

第11题简答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转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大,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一转身,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速度,不知把他带往何方,我甚至没有看见他的背影。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面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的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旁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为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的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第11题简答 文章第五段中“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4分)

第12题简答 “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很妙。请简要分析(6分)

第13题简答 从描写的角度看,第四段写到的那个“年轻人”与上文提到的“她”、“少妇”、“老者,,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7分)

第14题简答 “一转身”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哪些表达效果?(8分)

四、文言文(25分。)

第15题简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试题。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第15题简答 开头两句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三、四两句,一个“弃”字,表现了孟浩然怎样的感情?(4分)

第16题简答 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

第17题简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②,靡不为之,竞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日:“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日:“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

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②小数:小法术。

第17题简答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第18题简答 “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什么?(6分)

第19题简答 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6分)

五、作文(60分。)

第20题简答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

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6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24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金属历来都是通过采矿、冶金制取的。可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因为这种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人造金属”。近年来,它的发展极为神速,人们又先后研制成功了聚苯乙炔、聚苯硫醚和聚双炔类等。这种“人造金属”不仅具有金属光泽,还能导电传热,其用途十分引人瞩目。

“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就是它的导电性。与普通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塑料具有一种独特的线性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来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它的导电率比铜、银还要高。普通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成为超导,但这种低温很难得到。而人造金属却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因而导电性增大,在常温下就呈现出超导电性能。实现超导,由低温变成常温,这是“人造金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 98%,超导电线将使远距离无损耗输电的设想成为可能,使火车悬浮在轨道上高速运行,并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最终解决能源的问题。 “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献是,用它制成新型电池代替笨重硕大的铅蓄电池,可以使A&q长期盼望的用蓄电池做动力的汽车有了实现的可能。“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以上,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人造金属”在外压和光的作用下,都能产生电场效应,把它装在扩音器上,能将声音放大;把它装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此外,“人造金属”塑性大,易加工,重量轻,耐磨蚀性能好,强度大,成本低。

第1题 下面对“人造金属”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造金属”和普通金属的制取方法不同,但原料相同。

B. “人造金属”是由聚乙炔、聚苯乙炔、聚苯硫醚等材料制成的。

C. “人造金属”既有金属光泽,又能导电传热。

D. “人造金属”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是金属中的一类。

答案:C

第2题 对“人造金属”导电性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造金属”改变了塑料的物理性能,因而能够导电。

B. “人造金属”在常温下的导电率比金属在常温下的导电率高。

C. 温度越高,有时导电性越强。

D. “人造金属”实现超导的温度略比常温高。

答案:B

第3题 对“人造金属”用途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造金属”制成的发电机,效率可从30%提高到98%。

B. “人造金属”的超导功能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

C. “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比常规电池高10倍的电力。

D. “人造金属”可能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

答案:B

第4题 下列判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人造金属”之所以称为“人造金属”,是因为它能导电。

②“人造金属”的导电率比铜、银不低。

③“人造金属”电池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

④“人造金属”电池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不会污染环境。

⑤“人造金属”可以创造新能源。

⑥“人造金属”的制取带来了金属制造业的革命。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答案:D

第5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曼哈顿是大亨们的天下,他们操纵着世界股市的升降,有些人可以荣华富贵,更多的人逃不脱穷愁的命运。是幸福或是眼泪,都系在这交易所里电子数字的显示牌下。我徜徉在这热闹的街头四顾,灿烂似锦、似花,但我都看不出它的美丽。我感到了这里的复杂,却不认为有多么神秘。__________但我们之间仍是缺少了一些缘分,我在这里只是一个偶然的、匆忙的过客。

①好像我有缘,才走在这里

②这里有一切,这里没有我

③我走在这里,却与这里远离

④像一切都没有,唯独只有我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①③

答案:B

第6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如法炮制 炮烙 炮轰 枪炮

B. 自给自足 给予 补给 供给

C.横行霸道 横祸 蛮横 横跨

D.强词夺理 勉强 强迫 倔强

答案:B

二、(16分。每小题4分)

第7题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坦诚地描写和记录自己的生活经验,②坦诚地记录和描写自己的生活经验,③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追求。④抒发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追求和理解。⑤在他那里,生活与艺术、人品与文品,是合二为一的。

⑥在他这里,艺术与生活、文品与人品,是合二为一的。

A. 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③⑥

答案:B

第8题 下面一段选自《读好书文库·名著的选择》,其中画线处应选填的恰当的语句是(  )

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书富如海,百货皆有。”既然“百货皆有。”那么,__________

A. 读书之初,必先要下一番选书的工夫。

B. 读书之时,当广为涉猎以求兼收并蓄。

C. 读书之后,定能有所收获甚而满载而归。

D. 读书前后,应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答案:A

第9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山东石白港的建设进行顺利,__________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②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__________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③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__________却很冷淡。

④我们几天的__________证实了敌人兵力的部署情况。

截止 启用 反应 侦查

截至 起用 反应 侦察

截止 起用 反映 侦查

截至 启用 反映 侦察

答案:B

第10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脱离实际,凭主观想像制订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B. 教练总是指责球员训练不刻苦,是否也应该反躬自问,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失误?

C. 人代会闭幕那天,会场外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D. 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上汽油资源的开发一马当先,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深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了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

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

你认为人生是什么呢?如果有一个造句,“人生是……”或“人生像……”,你会怎么完成这个句子呢?

用直觉,就是脑海里直接浮现出来的答案,我们不是在写作文或进行造句,不需要修饰成优美的语句。

“我的答案是人生如戏”,一位看起来吊儿郎当,凡事不在乎的男士可能会这样说。

“从小我看着爸爸妈妈为这个家打拼,一直认为人生是很艰辛的。”即使这位女学员没有说出来,从她愁眉不展的神情,也可以猜想得到答案。

“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这位学员有着非常明显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以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刚毅性格。难怪他说自己当年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就放弃已考上的第二志愿,毅然去当兵。

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债”,这样的想法,虽然宽慰了受到创伤或不平待遇时的怅惘,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员,似乎有着很深的无奈。

人生到底像什么?这的"确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种对人生不同的态度,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生命剧本。

我们对人生的诠释,其实也就是内在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自然也就活出那种形态的生命形式。

于是我们看到,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扮演着苦情哀怨的主角;有些人虽然会赚钱,但却始终留不住钱;有些人最擅长演出的就是悲剧英雄。

还有一位学员在课堂上赫然发现,自己不论在婚前、婚后,在家庭、公司,虽然是有女儿、太太、媳妇、职员等各种不同称呼,但总括而言,结果只有一个——为别人活,完全没有自我。

“人生永远是朝向你所思考的方向前进”,就像开头故事中的那棵树,你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你认为人生像什么呢?

第11题 倒数第3自然段中“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是什么?(5分)

答案:没有自己的个性和自我价值。

第12题 在第8自然段中,(1)作者说,回答“人生是什么”的问题要“用直觉,就是在脑海中直接浮现出来的答案”,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2)人们回答“人生是什么”的问题,出现不同答案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1)谈对生活的慨叹、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2)不同的观点都有真切的生活经历作为证明。

第13题 本文开头描述四种人对有毒的树的不同心态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是为了铺垫下文对“生命”问题的设问。

第14题 分别用不超过4个字的词语概括文中所述四种人的特点。(8分)

(1)第一种人:__________

(2)第二种人:__________

(3)第三种人:__________

(4)第四种人:__________

答案:(1)逃避。(2)抗争。(3)慈悲。(4)创造发明。

第15题 第1自然段中“一棵有毒的树”比喻什么?(5分)

答案:生命中的困难或危机。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试题。

浣溪沙

苏 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赛神:也叫迎神赛会,是农村的一种庆祝丰收的迷信礼俗,用仪伏、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

第16题 这首词采取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那位老人因为高兴多喝了酒 而醉卧道旁,表现了什么样的民风?(5分)

答案:这首词不是直接抒情,也不是一般的写景,而是通过叙述展示自己的情感。表现村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和作者对朴实民风的赞赏;古朴的民风或自然平和。

第17题 从词中看出“使君”与村民的关系如何?村民的情绪怎样?(4分)

答案:从词中叙述来看,“使君”与村民的关系很融洽,很受民众欢迎。民众挤在“棘篱门”争相目睹,以致“踏破”了裙子;下阕的“老幼扶携”、“乌鸢翔舞”、“醉叟卧黄昏”,反映出村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孔子日:“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为殃。是谓小康。”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第18题 “大同”社会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4分)

答案:百姓生活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罪恶的事情发生。

第19题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6分)

答案:人们厌恶货物丢弃在地上,但是拾起丢在地上的货物,并不是要自己占有。人们以公众事上没有自己出的力量为不高兴的事。所以当时没有阴谋、愚昧的事发生,也没有偷盗作乱的事发生。

第20题 文中“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 人与人的关系各有什么特点?(6分)

答案:主要区别:“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小康”社会天下为家。人与人关系各自的特点是:“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小康”社会人“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五、作文(60分)

第21题 请以“信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 体自选(诗歌除外)。(60分)

答案:略。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7

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

2.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4.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5.花落水流红,用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8.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题墨梅》)

1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

11.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1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1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1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对联)

1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16.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7.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8.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20.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1.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识记

2.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测试题

3.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

4.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测题及答案

5.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及答案

6.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

7.20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测题

8.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备考练习题参考

9.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复习一:古诗词识记

10.20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复习三:古诗词识记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8

20xx全国成人高等考试作文题目是就“学与思”自拟题。我浅显知道“学与思”出自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然而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呢?因忙于生计,没有多余的闲暇去探研。不是说我不懂文言文,当然也不是说我文言文多么精通,但古代的已经作古,只好以今天的意思去解读了。

还记得小时候听过一句话“毛主席,天天在学习。”。我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真的?但却让我理解了一点,那就是学习。原来的理解学习就是学文化,要好好上学,要多看书,学习了才可以知识渊博,学习了才可以有发展有未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随着走向社会我才发现,原来学习不仅仅是在书中,书本交给你的应该是工具,而在社会中学习的才是让你如何去使用工具。这也许就是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不是空话,相信在现今社会有很多人都有深深的理解,而且也有很多人都借用了这句话。不信,你看那些出国考察的,出外调研的,公差旅游的,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深深的体会,“真的长见识”。当然我并不是说他们在外边看到了霓虹灯的闪亮多彩,也不是说见识了泰国人妖的妩媚,说他们长见识我也是有很多褒义的,比如改革开放也是长见识的结果,让我们学习了外边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科技。也许这就是学,就是学来的吧。

但学后要思,这点我小时候就有体会了,还记得我8岁的时候,见大人在陪人喝酒,看着一桌人热闹非凡,自我感觉喝酒应该很好,酒应该很好喝,当时我也想学(当然还是其中一个客人挑逗起来的我的欲望),于是,当那个客人把酒杯给我让我喝酒的时候,我端起酒杯就喝下去了,当然结果大家可以都想象得到,我咽了一半就往外吐,掉着眼泪往外跑。这就是学而不思的结果,就是“罔”,就是受“欺骗”,(当然也不全怪当时的我,也许我那时还不具备“思”的思维)。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没错,但要去思。中国的养老问题好像已经成了很多预见家或时事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如何解决,有人去学了,把美国的“以房养老”学来了,听说还是教授专家级别的,当然我不敢说她或他不会不具备“思”的思维,但我只想说一句您“思”了吗?不会像孩童时的我咽一半就掉着眼泪跑吧。

古语有句话叫“朝闻夕死”,其实我们每个人不自觉中都在学习,少年学文化,青年学做人。自觉不自觉中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别人的长处(白痴者除外)。和朋友在一起你会因为别人的健谈而感慨,当然也想学,看到周围成功的人士你也想学,这也许是人的本能吧,无可厚非,好学的人本来应该是让人去推崇的,能学以致用固然好,最起码学可以充实自己,让自己有个追求有个目标。但如果不顾自己的条件一味的莽学就会坏事了,阜阳学过建飞机场,我不知道经过如何,结果如何?应该有人耳闻吧。

“学而不思则罔”是两千年的话语,也许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下来为数不多的精华吧,新民主主义以来,前辈们剔除了一部分封建的糟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借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优势手法,而中国传统中的精华,传统中的一些曾经证明过了的一些利国利民的思想结晶到底会在以后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如何的好作用,我们为什么不去证明一下呢?既然完全放弃祖宗一定不会好,那我们为何不把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再用用呢?至于哪些是好的?哪些是糟粕?看一下现在的教育,看一下现在人的心态,看一下现在人的思想境界,我相信聪明人都会明白。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9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24分,每小题4分)

第1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调解 协调 调教 调遣 调味 B.校对 校样 校订 校场 点校

C.泊位 停泊 漂泊 淡泊 泊岸 D. 颠倒 倾倒 倒闭 倒运 倒霉

答案:A

第2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 学校的通知说,让新生本月20日前去报到。

B.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法规上作了详细规定和深刻的论述。

D.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神形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答案:D

第3题 这里所说的“浅尝”、“粗知”,培根的解释是________,这叫摘读;_________,这叫印象翻阅。至于_______,培根强调:_________。这种根据不同知识的需求,涉猎各种书籍,既突出重点,又不忽视一般,既顾及广博,又聚焦于专精的方法,对拿起书就读的人来说,不是很有启发吗?

①“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②“这些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

③“深入钻研,仔细揣摩”

④“知其中梗概”

A.②④③①

B.④②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答案:A

第4题 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答案:C

第5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

A. 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B. 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能实现捧杯的梦想。

C. 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D. 班长与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儿,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答案:B

第6题 下列词语中括号中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解 (龋)齿 兴(趣) (曲)曲折折B. (档)案 恰(当) (荡)漾 安步(当)车

C. 割(舍) (摄)取 (赦)免 退避三(舍)D. (便)宜 (骈)文 随(便) (便)宜行事

答案:B

二、选择题

第7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讣告 桎梏 细菌 去逝 良莠 B. 斡旋 黯然 啊谀 剖析 怅然

C. 茅塞 秣马 阴霾 骁勇 恩赐 D. 靓妆 怆皇 铜臭 龟裂 镌刻

答案:C

第8题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B. 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轻手蹑脚

C. 涤沟险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暴戾恣睢 D. 花团绵簇 好高鹜远 谬种流传 贫瘠不堪

答案:C

第9题 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娇揉造作 脍炙人口 垂涎三尺 鳞次栉比B. 杞人忧天 未雨筹谋 缄默无言 天遂人愿

C. 审时度势 针砭时弊 连篇累渎 锲而不舍 D. 塞翁失马 素昧平生 引吭高歌 处之泰然

答案:D

第10题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睚眦必报 耳濡目染 恪守不渝 鸣金收兵 B. 目不暇给 残羹冷炙 芳草萋萋 休戚相关

C. 不堪之论 姹紫焉红 亲密无间 礼尚往来 D. 毁誉参半 诲人不倦 疾风劲草 危如累卵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①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更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现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充满了不朽的魅力。《简·爱》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情节和场面,演员也说不上漂亮,但它总好像蕴含着某种与众不同的“情结”,某种极其高贵典雅的气质,像一杯陈年美酒,给人一种虽不可名状却回味无穷的美感。特别是影片《简·爱》里所弹奏的那首主题曲,短短几个音节,却似乎把全世界的深沉、执著和激情都蕴涵其中了。《音乐之声》虽然风格迥异,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带有喜剧夸张色彩的浪漫主义作品,但在美感的调动上和《简·爱》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之声》从内容上看无非又是一个现代“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但它却以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出来,而且将艺术浪漫主义和艺术合理性、幽默感和严肃的伦理精神等等珠联璧合、完美无缺地结合了起来,以自身的全方位艺术美感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无愧为世界电影百花园中的精品。

②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已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向简单化刺激方向蜕化。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了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施特劳斯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扬基”们却在那里喜形于色、乐不思蜀。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③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嚼、耐人寻味的作品,而欣赏群也颇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家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在文学作品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边缘化”、“二歧悖结”等似是而非、故弄玄虚、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④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不思进取的人才感受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第11题 本文认为文学应该具备什么功能?(4分)

答案:社会批判功能,文学美感功能。

第12题 在第①段中,为什么要以《简·爱》和《音乐之声》为例?(6分)

答案:因为两部作品都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有利于阐述文学的美感功能。

第13题 第②段中的“杯水主义”、“快餐文化”指什么?(6分)

答案:指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简单庸俗,追求刺激。

第14题 作者认为在文学作品中。写一些“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以及深入浅出能力不足造成的。

第15题 作者为什么认为“文学美感的‘滑坡’”主要的原因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6分)

答案:因为作者认为今天的创作环境比以往要好,文学美感“滑坡”,只能归于文学创作者的自身原因。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嘎共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

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第16题填空 文中能表现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学与问的关系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君子之学必好问;相辅而行者也。

第17题 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文中列举所问的人有哪几种?列举的目的何在?(6分)

答案:引用论证或对比论证;三种人:“贤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正面阐明“问”的重要:问不择人,问必有得。

第18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义。(6分)

答案: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才能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强调向贤人提问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或判断自己看法是否正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关山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闯,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第19题 这首诗以什么线索贯穿全诗?指出统领全诗的一句。(4分)

答案:以“月”为线索。“和戎诏下十五年”。

第20题 分析这首诗写了几个场面,形成了怎样的关系?(5分)

答案:将军、壮士、遗民构成的三个场面。形成对比关系。

五、作文(60分)

第21题 请以“谦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 体自选。(诗歌除外)(60分)

答案:略。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10

二、文言文阅读

21、典型的深秋景象,古代农业社会的文人认为“天人合一”,情景互渗,运用类比联想思维方式,通过寻找天人之间相似、相关处类比联想,以我观物,以物抒情,因秋景的空旷、凄凉、萧瑟与离愁别绪间存在太多的相似、相关处,故“秋景”逐渐成为抒发“离愁别绪”的典型景象。“碧云天”,天高云淡,格外空旷的空间与“离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孤独离人更觉孤独;“黄花地”,暗用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意,花的凋零唤起人强烈的生命意识,愈珍惜短暂的青春,离愁别绪愈强烈浓重;“西风紧”.秋风的凄凉,与离人心理感受的凄凉相似。故借秋风的凄 凉抒发心理的凄凉;“北雁南飞”,雁与离人间存在多种相似、相关处,“北雁南飞”,雁与离人间存在多种相似、相关处,可含多重意蕴。引人遐思。如其相似处:“东飞伯劳西飞雁”,用飞雁写赴京赶考的张生;其相反处:雁有自由,人却无,而无论相似、相反皆增强了离愁别绪。

22、“晓来谁染霜林醉?”将霜林叶红比拟为人醉脸红,拟人;“总是离人泪”.认为是自己的眼泪将霜林染红,夸张泪水之多。渲染即将送别张生时的离愁别绪的强烈浓重,通过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对张生爱情的真挚强烈。

23、抒发了莺莺强烈的离愁别恨。

24 、 除:授职。

猥以:以我。猥:鄙,谦词。

当:担当。

笃:重。

25、首先陈说朝廷征诏,急如星火,自己进退两难。原来州郡长官都曾荐举.丽自己都由于这一原因没去?意在表明自己这次难以奉诏并非偶然。而这次朝廷的征诏特急,使自己一下子陷人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26、点出了上表的起因,点明了奉亲与奉诏的矛盾。

27、使:派遣,驱使,命令。

使:让,允许。

者:的人。

者:。

28、“悬牛首于门”指“禁女子而男子饰”。“卖马肉于内”指“服之于内”。

29、原因: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

启示:欲施政于民.要以身作则,才能取信于民。

三、现代文阅读

30、“九斤老太康健”象征农村旧貌段有变化。

“六斤…??新近裹脚”象征农村年轻的一代在走前辈走过的路。

“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象征人们仍然在贫穷落后之中,修补几千年来的传统旧习,沿袭传统。

31、这段文字是小说的结尾,描写了辫于风渡过后,鲁镇临河土场上又恢复了往日宁静的场面。作者通过上述描写暗示读者:辛亥革命终归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果,中国农村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封建复辟势力还会卷土重来,类似于辫子**的事件还会上演.从而深

化了作品的主题:唤醒民众,揭示旧思想仍然钳制着人们的灵魂。

【解题思路与技巧】七斤,原来是这场风渡的波及者,因在城里被革命军剪去了辫子.而辫子军复辟后,他心惊胆战,为自己的命运忧心忡忡。后来辫子军失败了,七斤又重新被人尊敬。一场沸拂扬扬的**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人们似乎也并没有难为七斤,七斤只是担忧了

一场,思想上也没有真正受到触动,也无任何变化。**过后,“十八个铜钉的饭碗’’照常使用.九斤老太依然康健和不平。农村的面貌没有什么变化。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六斤头上的双丫角已变成了大辫子,她又裹起了小脚,在走前辈走过的老路。皇帝虽然被****了,但旧的思想和习俗仍钳制着人们的灵魂,农村依旧如一潭死水。广大农民精神上仍没有觉醒,他们的思想依旧那么麻木、愚昧。他们仍然沿袭传统.走过去的老路。在揭示辛亥革命后封建农村落后的社会面貌的同时,作者指出了启蒙和唤醒民众的重要性,否则无法改变他们的悲剧性命运。

32、细节描写、场面描写。

33、“米龙老爹”

34、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35、机智、勇敢

36、清。

37、悲凉。

38、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静。

【解题思路与技巧】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写触觉感受。写触觉,更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

四、作文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1、成人考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大学语文

2、成人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3、20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4、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

5、20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11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题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共24分,每小题4分)

第1题单选 依次在横线上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年来,全省对乱收费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加大了查处力度,使之得到了有效__________。

②然而,当地有关部门仍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__________ 在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

③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__________ 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A.遏制 私自 修建

B.遏止 擅自 营造

C.遏止 私自 修建

D.遏制 擅自 营造

参考答案:D

第2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在国内体育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B.美国政府准许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天然公园里钻井的决定,引起国际环保组织怨声载道。

C.这部刚获得梅花奖的剧本深刻地揭示了新与旧、美与丑、文明与野蛮等错综复杂的矛盾。

D.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参考答案:C

第3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工业经济海外联谊会第一批发展团体会员上百家、海内外理事近百人,已成为本市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群众社团。

B.文章中间某些方位的说明仍欠模糊,如“土地上”的表述不明,应该为“画面上部右侧”,这才能把“挖井人”的位置确定下来。

C.一条广告语的好坏,不仅在于文字的精致,构思的巧妙,还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

D.适度的自我批评,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越个人实际的高目标,则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衡。

参考答案:D

第4题单选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词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倍增(成倍地增长) 倍尝辛苦 股份 恰如其分(办事的做法正合适)

B.毕露(全部显露) 毕恭毕敬 辨析 辩才无碍(泛指能言善辩)

C.雏议(自己的议论,谦辞) 雏凤展翅 假寐 不假思索(无须假装思考)

D.厉行(严厉实行) 厉精图治 精萃 出类拔萃(品德才能超出常人)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 选用下面的句子为文段填空,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湖上也好,山上也好,天空中也好,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到处都在动,都是不均衡,是离奇变幻,是光怪陆离的阴影和线条的无穷的混合和错综,而万物之中却隐藏着宁静、柔和、统一和美的必然性。

①没有一丝完整的线条②没有一个同样的瞬间 ③没有一片完整的色彩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参考答案:B

第6题单选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pian) 片面 片刻 分片 片言只语

B.强(qiang) 强大 强制 坚强 强词夺理

C.供(gong) 供销 口供 提供 保证供给

D.仆(pu) 仆人 仆从 公仆 前仆后继

参考答案:A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共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

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第7题单选 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审美因素。

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 第二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主要指的是( )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因素。

参考答案:D

第9题单选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是具体的。

B.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C.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人手加以研究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参考答案:D

第10题单选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以升华。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D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25分)

鲁迅路口(节选)

张承志

今年又一次去了绍兴。该看的上一次早已看过,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城市正在粉刷装修;拆掉刚盖好的大楼,改成黑白的绍兴色。可能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吧,这一回头顶是万里晴空,总觉景色不合书里的气氛。在鲁迅故居门口,车水马龙根本不理睬远路的游客;滔滔河水般的群众之流,擦着制作的假乌篷船一涌而过。我犹豫着,最后决定不再买票进去。

与其说是来再一次瞻仰遗迹,不如说是来复习上一次的功课。那一次在冬雨中,我们走过了一条条街道,处处辨认着遗迹和背景。那几年我潜心南方的游学,事先读足了记载,到实地再加上草图笔记。我辨认着,小街拐角坐落的秋瑾的家,青苔沾湿的青藤书屋,还有山阴道、会稽山、古史传说的夏禹陵。蒙蒙冷雨中的修学令人愉快,追想着那些日子,盼着再重复它一次。

虽然我明白这是一处危机潜伏之地。渐渐地我们终于明白了,这个民族不会容忍异类。哪怕再等上三十年五十年,对鲁迅的大毁大谤势必到来。鲁迅自己是预感到了这前景的,为了规避,他早就明言宁愿速朽。但是,毕竞在小时代也发生了尖锐的对峙,人们都被迫迎对众多问题。当人们四顾先哲,发现他们大都暧昧时,就纷纷转回鲁迅寻求解释。我也一样,为着私人的需要,寻觅到了这里。

同伴是本地人,对是否进去参观无所谓。我也觉得要看的都看过了,门票要四十元呢,或者就不进去了吧。路口上,车声轰轰人声鼎沸,不由你过分地斟酌徘徊。于是胡乱决定离开,心里一阵滋味索然。

就这样,这一次在绍兴过鲁门而未进。虽然脚又踩过这块潮湿土地,端详过秋瑾的遗墨,进入了徐锡麟的卧室,我没有迈过那个路口。我想保护初访的印象。冬雨的那一次我夹在一群小学生里一拥进了三味书屋,后来就亲身站到了百草园。那时的感觉非常新鲜,自己的小学生时代,以及自己孩子的小学生时代一霎间都复活了。那不是来瞻仰伟人的故居,而是回到自己的孩提时代。一股那么亲近的冲动,曾在人流拥挤中幼稚地浮现。从鲁迅家的大门口迈步,左右转两个弯,隔一两条小街,原来三百步之内,就是秋瑾的家。初次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心中不由一惊。他们住得这么近!……果然还是要到现地,才能获得感受。我不住地遐想。彼此全然不相识是不可能的,即便没有借盐讨火做过亲密邻里,也会因为留学一国彼此熟识。若再是朋友,就简直是携手东渡了。后来去了徐锡麟的东埔镇。冬月来时,以为东埔路远不易到达,这一回才知东埔镇就在眼前,公路水路都不消一阵工夫。这么说,我寻思着,烈士徐锡麟的家乡就在咫尺——这几个人,不但是同乡,而且是同期的留日同学。站在路口上,我抑制着心里的吃惊,捉摸着这里的线索。一切的起源,或许就在这里?

第11题简答 作者专程来瞻仰鲁迅的故居,为什么过其门而不入?(5分)

参考答案:城市在粉刷装修,总觉景色不合书里的气氛。许多人以鲁迅为饭碗,使作者兴趣索然,全没有了当初的美好感觉。

第12题简答 冬雨中的那一次初访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为什么两次写那次初访?(6分)

参考答案:留下了新鲜而亲切的印象。两次写那次初访,一是为了与现实作对照,二是为下文由于失望而过鲁门而不入,结果获得了新的发现作铺垫。

第13题简答 文章结尾一句“一切的起源,或许就在这里?”从全文看,应如何理解?(6分)

参考答案:作者面对鲁迅故居路口的变化,追寻他选择文学创作之路的原因。他认识到应当从鲁迅的留学经历中寻找答案,鲁迅的选择应当与秋瑾和徐锡麟有关。

第14题简答 写出表现作者冬雨中初访绍兴时心情的词语。(至少写出4个)(4分)

参考答案:令人愉快,盼着再重复,感觉非常新鲜,亲近的冲动。

第15题简答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散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不仅探寻鲁迅的足迹,也思考鲁迅的同乡秋瑾与徐锡麟可能对鲁迅的影响。

B.文章以“该看的上一次早已看过,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开头,以“站在路口上,我抑制着心里的吃惊”结尾,表现了对鲁迅故居路口变化的不快。

C.文中对冬雨的那一次初访鲁迅故居的描写充满诗意,却不肯言明时间,是因为对作者来说时间并不重要,“那一次”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

D.文章第三自然段说“但是,毕竟在小时代也发生了尖锐的对峙”。“小时代”是指鲁迅生活的时代,是相对我们生活的大时代而言的。

E.文章的标题“鲁迅路口”有深刻的寓意。在“鲁迅路口”,最能照出人们心灵的善恶美丑,也最能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

参考答案: A C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试题。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第19题简答 自古诗人以梅花人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请说说作者是如何突出“早”字的?(4分)

参考答案:寒”突出了早梅凌霜独开;“不知”和“疑是”是从人的感觉上写出此株梅花与众不同,早于其他梅树而“花先发”。

第20题简答 有人说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和本篇可谓异曲同工,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同:张、王二诗都是先疑为雪,后知是梅。

异:张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王诗则从嗅觉上写出梅的香气,并由此判断出那不是雪。

五、阅读下面苗得雨的短诗,根据要求作文。

第21题简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一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

对方答:“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罗斯福婉转地拒绝了对方的提问要求,既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又保守了秘密。

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范文汇总十一篇

https://www.benqdjg.com/chengkaobaoming/211332/


推荐访问:

上一篇2023年成人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精选3篇

下一篇成人高考报考材料范文二篇

成人高考时间推荐文章

成人高考时间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