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6年货币政策的解析及2017年展望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政策 > 正文 2021-11-18

  对2016年货币政策的解析及2017年展望

  摘 要:本文对2016年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做了梳理,并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对2017年年初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做了简要研判,并提出2017年货币政策实施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3)-0012-03

  2016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依然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美国经济指标逐步向好,欧元区经济复苏缓慢。国际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步分化,美元进入历史上的加息通道,日本央行和欧央行依然维持宽松政策。国内方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的“三去、一降、一补”。作为短期需求管理手段,货币政策在支持全年经济增长稳中求进的同时,还兼顾着与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一、2016年货币政策操作

  (一)2016年主要?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一是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抵押补充贷款、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全年两次下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下调一次金融机构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改革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实施“双平均”的考核办法。二是运用灵活的信贷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创设扶贫再贷款,组织实施央行内部评级。对定向降准金融机构在2015年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动态调整管理。因城施策,实施区域差异化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建立并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MPA),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纵观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保持货币政策的审慎和稳健,加强预调微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了经济金融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2016年主要货币政策分析

  1、完善建立公开市场操作。一是建立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2月18日,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的常态化机制。二是上半年两次下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引导中端利率下行。三是为进一步提高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操作主动性,8 月下旬和 9 月中旬,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流动性形势以及市场“以短搏长”现象较为普遍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先后增加了 14 天期和 28 天期逆回购品种,适当延长央行资金投放期限,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负债稳定性,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传导优化货币市场交易期限结构,对于防范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 年,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全年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 24.8 万亿元,其中 7 天期操作 17.9 万亿元,14 天期操作 3.9 万亿元,28 天期操作 3 万亿元;开展 SLO 操作累计投放流动性 2050 亿元。年末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余额为 13150 亿元,SLO 余额为 0。

  2、开展常备借贷便利。201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常备借贷便利 1 个月期限品种,满足金融机构春节期间流动性需求,要求分支机构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需提供流动性,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保持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稳定,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隔夜、7 天、1 个月的利率分别为 2.75%、3.25%、3.60%。在春节期间和月末、季末等货币市场利率易发生波动的时点,及时运用常备借贷便利满足中小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7122 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1649 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 1290亿元。

  3、开展中期借贷便利常态化操作并丰富期限品种。建立中期流动性常态化操作机制,每月适时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稳定市场预期。为满足金融机构不同期限的流动性需求,丰富中期借贷便利的期限品种,操作期限由 6 个月扩展为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016 年,累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55235 亿元,期末余额为 34573亿元,比年初增加 27915 亿元。人民银行通过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及时填补市场中期流动性缺口,成为央行基础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同时,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2016 年初两次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其中期政策利率引导作用。2016年,探索利率走廊模式,完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无疑包含于货币政策的“稳健”内涵之中。对于中长期利率,发挥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调节作用以及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引导和稳定中长期市场利率,完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是2016年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重要内容。

  4、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2016 年 3 月中国人民银行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自 2016 年 7月起,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交存基数实施平均考核。这是继 2015 年 9 月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考核由每日达标改为维持期内日均达标后,对存款准备金平均法考核的进一步完善,由此实现了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计算和维持期考核的“双平均”。此举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增强货币市场运行的稳健性,也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创造条件。

  5、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特定经济领域发展。根据宏观经济形势需要,适时合理地增加了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适当扩大支小再贷款对象,将民营银行纳入支小再贷款发放对象。完善抵押补充贷款制度建设,扩大抵押补充贷款适用范围,将国家开发银行纳入抵押补充贷款对象。创设扶贫再贷款,有效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到2016年末,全国扶贫再贷款余额为1127亿元。推进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

  6、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MPA)。MPA从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情况、定价行为、资产质量情况、跨境业务风险情况、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从 2016 年宏观审慎评估情况看,货币信贷基本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上经营稳健,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的能力及意识有所提高,市场利率定价秩序等得到有效维护,符合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预期。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框架。一是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推广至全国,并逐步完善。自 2016 年 5 月 3 日起,对金融机构和企业,取消外债事前审批,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充分体现了“简政放权”的改革理念和国务院“放管服”的总体要求。二是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和宏观审慎评估的结果设置并调节相关参数,对金融机??和企业的跨境融资进行逆周期调节,使跨境融资水平与宏观经济热度、整体偿债能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自 2016 年 1 月起,对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金融机构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以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

  (三)2016年主要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及评价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运用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信贷政策、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形成利率“走廊”。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继续加强对区域金融改革的支持。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探索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主动调控金融机构风险。

  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年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较快增长,利率水平保持低位运行,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美元双边汇率基本保持弹性波动。截至2016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1.3%,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比年初增加12.65万亿,同比多增925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8%。2016年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8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937元。

  在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的共同推动下,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消费贡献率继续提高,投资缓中趋稳,贸易顺差收窄。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好转,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6.7%,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

  二、2017年货币政策展望

  (一)2017年1-2月经济金融形势简析

  1、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形势简析。从前两个月公布的经济数据看,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弱复苏态势。美国特朗普政策落地困难重重,医保法案被否。美国通胀增速或有所放缓。美联储货政目标仍为物价稳定且年内三次(或两次)加息可能性较高,以及美国基本面仍存结构性问题,2017年美国通胀率仍会维持在2%左右,相比2016年或有放缓迹象。特朗普的政策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全球避险情绪升温。英国2月制造业PMI54.60不及预期,德国2月制造业PMI终值56.80不及预期,日本四季度实际GDP季环比终值0.30%不及预期,澳大利亚2月就业人口变动及失业率不及预期。

  2、中国1-2月经济形势简析。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存在一定潜力。从主要经济指标看,2017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从2016年全年的8.5%大幅加快至31.5%。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加快,一是受去年年初上游行业利润极低带来的基数效应提振;二是价格回升在企业经营中的体现,因价格上涨增加的利润共计2302亿元,这意味着1-2月31.5%的利润增速中有29.5%来自价格因素;三是需求复苏拉动企业产能利用率上升、资产周转加快,促进销售收入增长加速的同时利润率扩张。总体而言,1-2月工业企业财务数据表明,开年以来制造业企业的盈利状况及现金流都继续有较明显的改善。PPI上升、以及PPI-CPI剪刀差扩大并不代表制造业利润承压,而与工业企业收入增速以及利润率呈正相关关系。预计2017年利润增速将保持强劲。考虑到通胀预期升温、投资需求稳健,叠加出口需求回升,制造业企业的销售增速可能会继续向好、产能利用率和资产周转率都将提高,有利于企业盈利和现金流的进一步改善。

  物价方面,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2.5%;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深化实施,中国经济新的动能正在增强,稳定经济的有利因素逐步增多。

  在看到中国经济企稳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一些问题: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强化,稳定经济增长、防范资产泡沫与促进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面临较多挑战,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等。笔者认为2017年中国的经济宏观调控应坚持以财政支出为主的调控基调,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结构的主导作用。货币政策重点应侧重在“有稳有促”上,对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特殊领域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2017年货币政策实施建议

  一是关注物价稳定,防范国内通货膨胀。二是关注住房价格稳定,防范资产泡沫。三是关注金融杠杆,稳定金融系统安全。四是关注民营企业发展,关注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五是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赵旭莹.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J].全文版:社会科学,2016,(1):40-41。

  [2]谷源洋.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求是,2017,(3):60-62。

  [3]曹卫东,廖宗魁.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加息思考[J].中国民商,2017,(3):38-40。

  [4]董光沛.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J].统计与管理,2017,(2):76-78。

  [5]李灵珊.控风险与稳增长挤压下的中国货币政策[J].金融经济,2017,(1):29-30。

对2016年货币政策的解析及2017年展望

https://www.benqdjg.com/chuangyeziliao/81088/


推荐访问:2019年货币政策 2016年货币政策

上一篇2020年10月弘扬抗疫精神党课

下一篇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的思考

创业政策推荐文章

创业政策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