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说课稿

首页 > 英语学习 > 英语视频 > 正文 2021-10-06

【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离子反应》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子反应》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资料共享平台

  《离子反应说课稿》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 酸、碱、盐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离子反应》说课稿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学习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本质,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掌握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

  3、初步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

  【重点】: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二、说教法: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为了便于观察、分析、讨论,因为该实验无危险性,且操作比较简单,采取分组进行实验。首先我通过“魔术表演”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在做CuSO4、BaCl2的实验时,避免Cu2+对观察实验现象产生干扰,要求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内容,将CuSO4溶液滴加到BaCl2溶液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通过对混合前后溶液中存在溶质离子的分析,从而引出CUSO4 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本质,请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参加反应的离子及生成产物,并写化学用语表示出来,告诉学生这个表达式就是离子方程式。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Cu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Cu2+和Cl-没有参加反应,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结果。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教学:从实验探究一可知,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让学生继续做分组实验,NaOH溶液和稀HCl的中和反应以及Na2CO3溶液和HCl的实验,得出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3、知识延伸:通过课后作业自主学习教材32页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

  6、知识反馈:1)初中学习的实验室制H2、O2、CO2的化学反应是否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2)教材34页第5题、第7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并强调,检测达标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控。

  7、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8、布置作业:第9题和第10题(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互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相对开放的探究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通过四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定义、本质、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尝试着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对有关的问题做了总结。

  本课教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课堂上已经把教学计划完成,但课中好像留给学生继续发展的空间不够充分,可互动的项目可有所增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多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立足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离子反应》说课稿

  本节《离子反应》的重点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反应的符号表征,难点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为了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如下的教学开展活动与设计。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同化理论”设计流程为“温故”--“知新”--“同化”。根据“建构主义”,“知新”环节从本节实验探究的特点出发采用“情景”--“问题”--“交流”--“建构”或“预设”--“新建构”或“同化”过程实现。

  环节一:同浓度强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对比实验。

  改进课本实验,因为课本实验设计变量太多,不易开展探究讨论,故改为20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导电实验观察,然后在醋酸中加入0.8g固体NaOH进行同浓度弱酸与可溶性盐对比观察探究,本环节采用实验探究、实验观察、交流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核心素养;设计依据:在专题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以及溶液的导电本质,但并不知道电解质的电离能力是有强弱之分,即可以起到温故引新的作用,新知识呈现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原则;在实验探究能力方面,通过氯气和金属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分析能力,为本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实验观察探究的基础上,引入微观模拟动画辅助,将抽象的微观世界具体化,引导学生由物质观主导的认识化学反应逐渐转化为微粒观主导,培养宏微结合思维方式,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实验探究和变化观念等核心素养。通过本环节的活动,使学生能建构起不同的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能力可能不相同,电离表达形式不同,以及留下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并不相同的预设。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用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重新改写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做好准备。

  环节二:离子反应本质实验探究。学生具备以物质的角度去看化学反应,但不具备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反应;理解微观的反应不是书写几个电离(离子)方程式或讲解就能体会到的;书本的实验设计没有考虑学生对微观离子反应的观察。所以设计如下两个实验让学生能“看到”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设计实验一:往通电的200mL 0.1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3.4g固体Ba(OH)2对比观察现象;由观察灯泡的亮度、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及沉淀的出现,通过问题的层层推进,让学生体会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的关系,建构溶液中的反应本质为离子之间的反应。设计实验二:往通电的200mL 0.1mol/L的盐酸(滴有几滴甲基橙指示剂)中加入0.8g固体NaOH对比观察现象;由观察灯泡的亮度及指示剂颜色的变化,通过两个实验的对比及问题台阶的推进,建构溶液中的反应是某些离子之间的反应,体会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与电解质的强弱、溶解性、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否稳定存在等因素有关。留下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预设。通过本环节的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创新意识、证据推理、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用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重新改写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做好准备。在书写的过程中同时又能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环节三:以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符号表达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经典四步法,关键在于第二步“拆”,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在环节二、三的预设和铺垫下,再辅以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钠等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重点以物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出发,讲练结合,突破气体、弱电解质、氧化物、微溶和难溶电解质等不同状况下的分拆问题这一难点。改变以往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直接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本源出发理解和掌握离子反应的符号意义及正确表达,而不是为了拆而拆,是理解为什么可以拆,回归教学的本源。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还可让学生体会到离子反应与其符号表达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为学习复杂的离子反应做好准备。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在环节二、三的探究过程中还能渗透实验探究的一般模式,培养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及理念!谢谢!

《离子反应》说课稿

https://www.benqdjg.com/yingyuxuexi/74632/


推荐访问:离子反应的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 离子反应说课视频 人教版离子反应说课稿 必修一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和教案 离子反应优秀说课稿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中公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说课稿 高中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10分钟 离子反应及其条件说课稿 化学离子反应评课稿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说课稿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离子反应评课记录 离子反应评课评语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说课教案 离子反应说课稿ppt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导入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上一篇2020庆祝建国71周年范文五篇

下一篇幼儿安全教育教案3篇

英语视频推荐文章

英语视频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