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雷雨》(教案)

首页 > 中考资源 > 中考答案 > 正文 2021-10-02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曹禺《雷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禺《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

  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方法

  品读与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美丽 。

  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初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雷雨》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板书:雷雨

  二.作者作品介绍

  这是一出话剧。作者曹禺。

  1.作者介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2.有关《雷雨》

  故事以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周朴园为核心,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为了发黑心财,故意使承包的江桥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工人。他和侍女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周萍、鲁大海),又抛弃了她。后来又结过两次婚,和第二个妻子蘩漪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留下的孩子周萍和后母蘩漪产生了变态的恋情兵发生乱伦关系,又和弟弟周冲都爱上了来周家作侍女的、侍萍再嫁后生的女儿四凤。怀上了周萍孩子的四凤得知自己和周萍是同母兄妹后冲入雷雨中,不幸触电身亡,周萍也拔枪自杀。

  这是一个多幕剧,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蘩漪因为周萍和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与上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

  三.看课文视频,整体感知课文。

  四.这是一段灵魂的对白。故事的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讲述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遇以及相认的经过。

  在戏剧中,我们要从语言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性格。

  这节课就让我们从语言出发,来看看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读文本找出答案,说明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明理由。

  注意下面几句话:

  我要的是旧雨衣——说明周朴园还很念旧。

  窗户谁叫打开的——保持着侍萍当初的习惯。

  由侍萍熟悉的口音感到奇怪,进而询问、打听——说明心中还有当初侍萍的影子。

  你可以打听着她的坟在哪儿么?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

  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说明他的专横、高高在上的封建专制,具有浓厚的等级观念。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他把被自己凌辱过的使女说成是“小姐”,为的是美化自己,按照剥削阶级的意识,少爷与下人有这种关系是可耻的,要门当户对,要维持面子,自然就把侍萍说成是“小姐”。

  侍萍说: 可是她不是小组,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当侍萍说出实情时,周朴园“汗涔涔地 噢”——这话犹如利刃,触及了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的丑恶行径,显出一副狼狈像。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虚伪

  当侍萍说“老爷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冷酷、残忍。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立刻就显出了他的狰狞的面目。因为他认为侍萍的出现,会对他的名誉和地位构成威胁。这句话撕去了刚才用来伪装“善人”的面纱,露出了他凶恶的本相。

  谁指使你来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他对侍萍软硬兼施,先是反脸不认人,说什么“”为了怕家人知道,他竟提出不许侍萍“哭哭啼啼”,接着想哄骗侍萍忘记“从前的旧恩怨”,叫她“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企图掩盖自己的罪恶。他花言巧语,要侍萍“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想以他过去那廉价的感情打动侍萍,拉拢侍萍。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在他看来,金钱能化却侍萍的愤恨,金钱能赎回他的罪恶,金钱能使受害者微笑,金钱能使造孽者心安,金钱能永远消除这件事对他的威胁。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到周家来(包括前面: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这些集中反映出他的了老奸巨滑和阴险。为确保自己的名誉地位不受威胁,他不许侍萍同自己的亲生骨肉相认,并勒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这是一张伍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以上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板书:冷酷 虚伪 贪婪 残酷 专制 自私

  五.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

  ……

  应该承认,周朴园的怀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的。但是他怀念的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讷格年轻貌美、贤惠体贴的梅小姐,是那个已经投河自尽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个角度说,他的怀念全是虚伪的,自私的,所以当鲁侍萍出现在周朴园的面前时,他才会惊慌失措。

  六.总结: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来,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个周朴园和鲁侍萍了!这超越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的脸谱化单一模式,表现了生活的深度和厚度。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曹禺《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一般知识及作家曹禺常识知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2. 品读台词,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技术工具:PPT

  一、导入

  (ppt1:京剧脸谱)

  国粹京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为世界戏剧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脸谱则是其伟大的艺术创造。如上图,关羽之红脸代表着赤胆忠心,曹操的白脸代表着奸诈阴险,这样的表现形式在方寸间能够立刻让观众明白人物性格的侧重点,但我们都知道,人是复杂的,人性是复杂的,而现当代文学戏剧之先进性就是充分揭露了人性之复杂。现在戏剧《雷雨》就是这样一部在冲突中,在台词进程中充分展示人性的“人剧”。

  二、进入新课

  曹禺介绍:

  (PPT出示)常言道:英雄莫问出处,但我们学习还是要对名家有所了解。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

  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结构为“艹”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他所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什么是戏剧?

  (ppt出示)让我们借助几个填空简单了解一下。

  1、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

  3、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文学中最重要的是人物语言。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第二、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第三、易懂上口。第四、丰富的潜台词。

  这里我们先说说舞台说明,什么是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给主创人员看的)。 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比如说我们来看看课文开头第一段。

  问题:这一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段文字不仅为完整的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使其产生一种压抑感。

  问题:下面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鲁侍萍:哦。(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的走向中门)

  明确:“很自然地”暗示了鲁侍萍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鲁侍萍内心的痛苦矛盾,她自然的仿佛是进了自己家的动作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周朴园:(惊愕)梅花?

  明确:表示周朴园对自己的事情被外人知道而感到惊讶和不安。

  周朴园:(徐徐起立)哦,你,你,你是——

  明确:表示周朴园内心疑虑又警觉,显示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剧情简介:

  (出示PPT)在进入正文之前请同学们结合课下预习情况,在回顾一下课文选段的大概剧情。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即鲁大海)才三天的梅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的逼着留下长子(即周萍)后赶出了周家。绝望的侍萍抱着奄奄一息的初生儿投河自尽。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的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侍萍来找女儿,误打误撞来到周家,面对旧日恋人周朴园,多年积怨难以抑制,便向周朴园亮出了身份。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浦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皇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蓝字部分便是本节选的中发生的情节)

  (PPT出示)通过阅读课文以及预习,我们不难在剧情中了解剧中人物的关系,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张人物关系图,以便理顺思路。(教师理顺人物关系)

  

 

  戏剧之所以是戏剧,就必须要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问题:本选段中有几对主要矛盾冲突?矛盾的焦点又在哪里?

  明确:两对。(出示PPT)

  第一对:周鲁相见、相认所引发的交锋。矛盾焦点在于三十年的生死恩怨,即爱情家庭冲突。

  第二对:周海斗争。矛盾焦点在于罢工与反罢工,即阶级冲突。

  分析周朴园: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人物关系线的出发点都是周朴园,矛盾的启发原点也是周朴园,所以解读《雷雨》的密匙就是要充分挖掘周朴园的“人性”。下面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解读一下:

  有首歌唱得好: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那么(出示PPT)

  问题一:周朴园是否有往事?有哪些往事呢?

  明确:(1)“无锡好时光”:周鲁相恋,诞下两子。

  (2)“作恶的冤孽”:抢下周萍,逼走侍萍。

  (3)“旧日的世界”:旧衬衣、旧雨衣、旧家具、老习惯。

  问题二:周朴园对待这些往事的态度是怎样的?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台词

  a,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b,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我们不免要思考,侍萍为什么无缘无故提起洋火?为什么用“我们”?周朴园为什么说无锡是个好地方?他又在此时想起了什么呢?首先洋火与点灯有关联,因为侍萍生孩子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由周的破衬衣可以想到侍萍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绣着那朵梅花的情景。侍萍无意中也回忆起了与周朴园在一起生活的温馨幸福的场景: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的绣花,在他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的看着他。眼前这幅画面其乐融融,其情温馨,用“我们”一词是那样的自然,想象的出三十年前的那段生活,留给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以至于三十年后他们仍念念不忘,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这也使周朴园产生了无限的怀恋,因此说无锡是个好地方。从这里我们也能知道周朴园“人性”的一个侧面,就是念旧。从周朴园的表现我们也能窥见一二,侍萍失踪后,他问过许多人,派人打听过侍萍的情况,还要修坟纪念。房间里保留着侍萍“顶喜欢”的家具,记得侍萍的生日,保留着侍萍的生活习惯。这些细节确实是一个深存愧疚的人的行为。可见他并非是纯粹的忘恩负义之徒,多年前的情爱和遗憾依然在他心里。那当时又是什么原因使这段情爱斩断,周朴园又为何留下了遗憾呢?让我们来从侍萍的这段控诉中寻找答案。

  教师朗诵:“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类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这里“三十年前”也就是“光绪二十年”,是清王朝时代,周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族。曹禺先生曾经说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相当于《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袭人、晴雯的关系,贾宝玉想要与同为贵族青年的林妹妹自由结合尚且不能,试想一下,如果宝玉执意非袭人或晴雯不娶,他能如愿吗?封建大家庭是决不允许家族子弟做出有悖社会地位和尊卑秩序的忤逆行为的,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年将侍萍赶出家门时,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他不愿和爱人就此分开,但又不得不这样,封建地位的遮羞布此时还无法撤下,父权社会的强硬也不由得他抬头。但多年后,周萍与四凤相爱却不能结合的爱情悲剧也表明,虽然过去了三十年,从清朝到民国,这世界依然没有改变,残酷的秩序在继续传承,门第观念依然在周家的上空笼罩,而这时的周朴园已经不是那个三十年前那个敢于反抗,敢于恋爱的青年了,他在西欧接受的先进教育和民主思想已经完全被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所侵蚀,他变成了周家的掌权人,变成了当年那个拿着教鞭鞭笞他人的封建老虎,彼时的周朴园就是现在的周萍,彼时彼刻恰似此时此刻,当年屠龙的少年终于变成了恶龙。那么未来的周萍呢?所以周朴园在当时也是受压迫之人,也是无奈之人。

  但仅凭这些性格侧面我们能够看到周朴园的全部吗?显然是略显苍白的。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句台词:(出示ppt)

  a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b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c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在侍萍亮出身份之后,刚才含情脉脉,俨然在愧疚中无法自拔的性情中人立刻就变脸了,露出了他资本家和封建大家长冷酷的本质,他不能允许侍萍的出现破坏他现在的声誉和地位,这个转变就是他“人性”中无情的一面,是所有语言和表演都掩盖不了的。在对待爱情、婚姻上,他认为权势、地位、门当户对比感情更重要,这反映了他的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和森严的等级观念。客观地来说,侍萍如果一直是“死”的,那么周朴园的愧疚就会一直存在,但如今侍萍“活了”,那就要另当别论了。伪善,冷酷,绝情或许才是周朴园“人性”中的底色。我们无法否认涂抹在毒药表面的糖果是甜的,但更不能忽视糖果皮下那催人断肠的夺命剧毒!而对于侍萍出现这个危机,身为老练的资本家,周朴园是怎样处理的呢?我们再来欣赏几段台词。(出示ppt)

  a朴: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b朴: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比从前顶喜欢的动向,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c朴: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祢补我的罪过。

  鲁:(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不必说了。

  在面对侍萍突然出现这个危机时,周朴园迅速把自己从对往事的怀念中抽离出来,立刻变得冷静起来,他此时并不能确定侍萍此次到周公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所以他需要把场面先稳定下来,多年的资本市场的洗礼已经让他能够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稳定住对方的情绪,盘查一下,找到突破口,所有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于是他“情真意切”的向侍萍表达出这些年他是如何生活的,他有多么悔恨,他是如何怀念着侍萍,用这样的方式唤起侍萍的感情,来哄骗她。这样的手段和反应能力在之后周朴园和鲁大海的交锋中我们也能很清楚的感觉到。之后事情就按照周朴园的设计上了轨道,直到资本家摆平困难的最有效、最惯用的方法:给钱。这正是周朴园伪善、丑恶心理的暴露,集中表示了他的处事哲学。虽然这些举动也都是处于大家长的无奈之举,但此等下意识的反应,还是让读者背后发凉。这就是资本家对待一个曾经深深相爱且狠心抛弃受尽苦难的女人的态度!这也是他“人性”中的一部分。

  那么,在此时侍萍又展现了哪些“人性”呢?我们再来看几句台词。

  分析侍萍:(出示ppt)

  鲁侍萍:(叹了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鲁侍萍:不过我觉得没什么可谈的。

  鲁侍萍: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鲁侍萍:什么?

  鲁侍萍: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在这里我们插入一个概念,潜台词。

  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即言外之意)举东北母亲例子说明。

  对于周朴园最终的绝情侍萍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而事实证明,周朴园的招式简直是屡试不爽,在他一番慷慨陈词之后,侍萍的几句话就让周朴园悬着的心放下了,这几句台词的潜台词其实就是:过去的恩恩怨怨是纠缠不清的,无论你是真后悔也好,假真情也罢,我现在都不去追究了,我不想和你有任何瓜葛了,我们之前的事除你我之外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我会守口如瓶把秘密带到棺材里,你不必有任何担心。至于你说到给钱,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当时你那么绝情,现在却来假惺惺的施舍,我断然是不会接受钱财的。现在我唯一所求就是要看看我的儿子,那毕竟是我的亲骨肉,既然我到了这里,就没有不见他一面就走的道理。

  从这几句台词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侍萍的人物形象特征:善良,识大体,能够放弃仇恨,但不会忘记仇恨,对自己的亲骨肉始终怀有深深的情感。但对自己的悲惨遭遇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她并不知晓。“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她把自己的苦难归结于命运的安排,造化的作弄,这是典型的宿命论的表现。侍萍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女性的缩影,她们勤劳,善良,甚至对爱情充满希望,但被现实无情的嘲弄,羞辱,直到遍体鳞伤,苟延残喘,最后直至毁灭。

  至此,第一对矛盾冲突我们就说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对冲突,即“周海斗争”。这是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即阶级斗争。

  问题:课文第二部分主要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相见后的对话,他们开始的对话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明确:周朴园在和鲁大海见面前,已经从鲁侍萍那里得知鲁大海就是他的“亲骨肉”,也知道鲁大海“鼓动罢工反对他”,但是他还要问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正表现了周朴园的思想本质。周朴园摆出资本家、董事长的臭架子对待大海,说明他对大海已不存在什么骨肉亲情,他们之间只有劳资间的阶级对立。这也能够看出周朴园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那资本家特有的老练,而鲁大海的简明回答表明了他作为罢工工人代表的鲜明立场。

  问题: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什么问题?

  明确:鲁大海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的阶级本性,愤怒痛斥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周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了300块钱。之后剧情中大海又顽强地与周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但他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问题:鲁大海的人物形象分析?

  明确: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是觉醒的工人阶级,通过周朴园的行为看清了其为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资产阶级的本性。面对虚伪冷酷的周朴园,他彻底地、义正辞严地揭露了其灭绝人性和滔天罪行。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骨气和英勇、刚强的反抗性格。当然,他有斗争经验不足,勇敢却又鲁莽等弱点。

  思考: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明确:周朴园是复杂的,他是一位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曾经出国留学,接受过资产阶级的教育,因此在思想里有这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但是同时内心里又存在着一部分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产家。不论是对待工人,还是对待周公馆内的大家庭,都以独断专横行事,大家长的姿态也代表着中国传统家庭中”老爷“的形象。这样一个看似冷酷的人,却又有着柔情和细腻的一面。

  剧中的主场景:一个窗户总是关着的屋子,摆着很多三十年前的旧家具,这是周朴园的小屋子。周朴园的小屋子,是他唯一可以放轻松的地方。这个地方对他来讲带有神圣的意味,他说:“这屋子不要底下人随便进来,回头我预备一个人在这里休息的。”为什么周朴园这个老奸巨猾的人这么看重这个屋子中的一切呢?我想是因为屋子的真正主人,那离去的人几乎带走了周朴园所有的爱。他墨守侍萍的习惯,就是在闷热的天他也绝不开窗。

  周朴园这不开窗的行为,这是做给大家看的吗?本人认为不是,他一直对侍萍感到内疚——两人以侍萍的投河自尽作为结局,给周朴园留下了“难以再见”的遗憾;剧中表示他从南到北数次搬家,都还带着侍萍喜爱的旧家具;他后来结过两次婚,但是都没有快乐;他多次打听侍萍母子的下落。显然,这一切都是他的自然流露,所以周朴园也是有感情的一个人,他也真真正正的爱过,他对周萍说:“你还记得你的名字为什么叫萍吗?我请你为着你的母亲,把现在的行为改正过来!”在周朴园并未认出鲁侍萍时,当时站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即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的讲述,也会让周朴园产生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痛苦。我们由此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与痛苦感会有多深。如果周朴园只是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怎么可能表出现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呢?在见到侍萍后担心着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声誉及家庭,想给鲁侍萍一大笔钱,虽说手段龌龊庸俗,但也有可能是周朴园想以此弥补三十年前的过失,求得良心的安慰。所以人之初性本善对于他还是合理的。况且,三十年前的抛弃也决非周朴园所愿。

  好的作品有个标准,就是人物非脸谱化,不能简单的辨别忠奸善恶,不是完全的坏人,也不能是完全的好人。那样就更能说明他身上所带有的人“人性特征”很大一部分是社会的产物。

  小结:《雷雨》融合了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等多种因素,戏剧以两个家庭血缘、亲缘的社会悲剧,揭露其罪恶性,为被侮辱被损害的底层掬一捧同情之泪,更是对多种悲剧交织中人的挣扎和这种挣扎的绝望性的发现,充分展现了戏剧家的悲悯情怀,更以似乎“宿命论”的方式展开故事,但其实却更让观众思考,这一幕幕悲剧背后的社会推动力。时代面前,你我都是小人物

  曹禺《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戏剧的概念和特征,介绍《雷雨》复杂精彩的剧情。

  理清《雷雨》人物关系,具体人物形象

  赏析精彩戏剧简练的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雷雨》的主题“毁灭”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潜台词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文学体裁,可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类。诗歌,由于高考不准写,就没重视,青年人,应该多写写白话诗歌,古典诗歌需要一定的语言根基。诗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有情感,才能写出好的诗歌。小说,散文,我们比较熟悉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最杰出的戏剧之作《雷雨》,作者是号称“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先生。

  戏剧概念:戏剧是由演员完成,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美术、道具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按性质可分,喜剧、悲剧、正剧。戏剧的要素很重要,包括戏剧矛盾冲突,戏剧语言艺术,语言又包括舞台说明和人物台词(潜台词)。

  二、作者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汉族,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号称“中国的莎士比亚”。

  曹禺1929年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百度百科》

  三、《雷雨》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首先,戏剧即冲突。《雷雨》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其次,《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 《百度百科》

  《雷雨》人物关系图

  ①周朴园:55岁,某矿业公司的董事长,年轻时曾有一位女仆情人梅侍萍,在家庭压力下抛弃她另娶。

  ②周蘩漪:35岁,周朴园之妻。

  ③鲁侍萍:47岁,女仆,原姓梅,周朴园的旧情人。三十多年前和周朴园私生了周萍,生下鲁大海三天后,被周家赶出门,跳河获救,嫁给周家的仆人鲁贵,生下女儿四凤。

  ④周萍:28岁,周朴园和侍萍的长子,周家少爷,与继母周蘩漪、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私通。

  ⑤鲁大海:27岁,周朴园和侍萍的次子,随母亲生活,矿业公司的工人,工运领袖。

  ⑥周冲:17岁,周朴园和蘩漪的独子,学生,暗恋四凤。

  ⑦鲁四凤:18岁,鲁贵和侍萍的独女,也是周萍的同母异父妹妹,在周家当女仆,在不知情下与同母异父的哥哥周萍相恋并怀孕。

  ⑧鲁 贵:48岁,周家仆人,侍萍的丈夫,四凤的亲生父亲。《百度百科》

  四、读文

  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整体剧情,一共四幕,让学生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第二幕的第一场。老师在班级挑选出二组男女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形象。甲组、乙组分别读周认出鲁前后。老师要找对学生,具有表演能力,语言感染人的学生来扮演。先让学生自告奋勇,再让学生互相推荐,老师千万别点名而定。学生们都普遍有才,关键在于老师的发现和挖掘。

  学生表演估计要半个小时。这要算一课时。

  五、析文

  授课思路:戏剧冲突——人物形象——潜台词

  (上课,这点很重要)

  (一)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人物对话之间中,有哪些矛盾冲突?翻到课文第29页,先明确戏剧冲突的概念,“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主要指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既可以是人物的外部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内心活动。”从文本什么地方可以找出谁跟谁之间的矛盾冲突?先让学生把握住“谁——谁”之间?

  明确:

  第一组:周朴园——鲁侍萍(夫妻之间的爱恨情仇)。三十年前的大年三十,周朴园为了“钱”途,抛弃了鲁侍萍母子,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之情,天命捉弄,鲁侍萍再次踏进周家,周朴园为了自己的名誉,再次“抛弃”鲁侍萍,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怨恨”之语。两人之间的矛盾从周朴园不认识——一步步认识——责问——赔钱,最后到鲁侍萍撕碎支票,课文《雷雨》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部分。

  (这点上课时,没想到。写教案,静心沉思,真有助于进一步解读文本,意义十分明显。)

  第二组:周朴园——鲁大海(父子之间的阶级对立)。周朴园是一矿工的资本家,而鲁大海是思想进步的工人阶级的代表,积极鼓动罢工,为工人争取利益,反对自己的亲生父亲。 他们这对父子,由于后天环境,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鲁侍萍明确地说“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其实除了阶级对立的现实冲突之外,还有鲁大海不可能会原谅自己的父亲,抛弃了他们母子两人,因此,鲁大海对周朴园的矛盾比鲁侍萍还要尖锐。

  第三组:鲁侍萍——周萍(母子之间的“不相认”),当鲁侍萍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见一见“我的萍儿”,但周萍会相认地位卑微的鲁侍萍吗?估计不会,又一个“杨康”,为了荣华富贵,不可能会承认他的母亲。周朴园也告诫鲁侍萍“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鲁侍萍自己也“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她也不想让儿子有“这样的母亲而丢人”。

  (二)探讨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就两个,周朴园和鲁侍萍,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周和鲁的人物性格特征。这是本堂课的重点。

  从文中哪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她)的什么性格?让学生去找,去概括。先“周”后“鲁”。

  明确:

  ①周朴园人物形象

  第23页,周说“梅家的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虚伪,谎言

  第25页,周为了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大年三十,抛弃妻子和刚出生三天的小儿子——势利,贪婪,自私,冷酷,无情。

  第26页,周斥责鲁“你来干什么”——伪善,冷漠

  第27页,周保留鲁的家具,记得鲁的生日,关窗户的习惯,其实这是对“前妻”假怀念,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愧疚,寄托自己的虚伪情感。 ——虚伪,虚情假意,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第27、29页,周向鲁提出要多少钱,和开五千元的支票给鲁。——唯利至上,金钱万能

  【师生讨论】:见课后29页,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之情到底是真是假。”这个大家可以先参考各名家的看法,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观点:表面上看起来是真的,但内心本质上是假的。周对鲁的怀念只不过是一种情感寄托,“移情说”,现实生活中缺乏爱情,与蘩漪情感不和,变相导致了他对前妻的“怀念”情绪,自欺欺人的爱情转移。因为当鲁侍萍出现在眼前,并没有“接纳”她,反而“严厉地”说“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第二次“抛弃”了她。因此,周对鲁的怀念之情是假的,我们也可以看出周朴园伪善、冷酷、虚假的性格。

  “周对鲁的怀念是真”的言论。现实情感的缺乏,使他想起旧时的爱人。保留了梅侍萍的闺房,记得她的生日,弥补他的罪过。

  ②鲁侍萍人物形象

  第23页:鲁说自己是下等人,不守本分——真诚,正直,善良(周的虚伪形成对比)

  第25页:鲁离开周家后,道出自己命苦——坚强,勇敢,勤劳、吃苦(传统妇女)

  第28页:鲁唯一的愿望想见“萍儿”——对儿子的母爱

  第29页:鲁撕碎五千块钱的支票,说不是钱算得清的——尊严,自尊自强。

  (三)戏剧语言

  ①戏剧语言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人物对话的语言中有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指台词中包含的言外之意。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文章人物对话中的潜台词。请同学们翻到30页,我们研究一下“戏剧语言”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

  (1)周朴园:“你来干什么”,——你不该来,猜测她来的目的,你来是不是敲诈我

  “谁指使你来的?——你一定有人指使,是为了钱而来。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以为她一直在寻找他。

  (2)“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谈钱吧,你来不是为了钱

  “鲁贵像是个不老实的人”——为了名誉,你不能被鲁贵知道,怕他来敲诈勒索。

  “他永远不会知道的”——你不必担心,害怕他知道。

  这些“言外之意”,让我们感知到周朴园的冷酷,自私,虚伪,狡诈的有钱人。

  ②戏剧语言,追求人物的个性化,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贴着人物来写”,并且口语化,浅显易俗,老百姓乐于接受的语言,这跟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完全不同。诗歌的语言要唯美,散文的语言要典雅,小说的语言要自然,戏剧的语言要个性。个性化的语言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经历、气质、修养、还有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感。戏剧就是靠单纯的语言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教学板书】

  周朴园——自私、虚伪

  矛盾冲突 人物 戏剧语言(个性化)

  鲁侍萍——坚强、尊严

  【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曹禺的《雷雨》节选部分,是第二幕的第一场。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并且认出了鲁侍萍,一前一后,周朴园对“死去的鲁侍萍”和对“活着的鲁侍萍”的态度,完全不同,前者是周对鲁“真心真意的怀念之情”,后者周对鲁“虚情假意的忏悔之意”,虚伪,自私,无情的周朴园形象,跃然纸上,他是个可恨的人。而鲁侍萍对周的虚伪贪婪有深刻的认识,面对周的遗弃,逆来顺受,怪罪“不公平的天命”,我们可以看出鲁侍萍的坚韧,宽恕,并且有尊严地活着,我们能理解鲁侍萍的伟大,她是个可怜的人。

曹禺《雷雨》(教案)

https://www.benqdjg.com/zhongkaoziyuan/74038/


推荐访问:曹禺雷雨优秀教案 曹禺雷雨主要内容 曹禺雷雨阅读答案 曹禺雷雨导入 曹禺雷雨素质目标 曹禺雷雨优质课教案 《雷雨》曹禺课堂导入 曹禺雷雨一等奖教案 曹禺雷雨教案及课件 曹禺《雷雨》内容简介 雷雨公开课一等奖ppt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曹禺公开课教学设计 雷雨教案小学二年级 雷雨曹禺课堂实录 雷雨曹禺ppt课件 曹禺雷雨教学导语设计 曹禺雷雨的教学模式 曹禺雷雨第二幕赏析 曹禺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话剧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曹禺教学实录 曹禺雷雨人物形象导入设计

上一篇经济学案例分析 最新

下一篇大学生智慧树官网

中考答案推荐文章

中考答案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