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中“放手”背后的思与行

首页 > 自学考试 > 自考时间安排 > 正文 2021-05-19

  根据三亚市教研工作安排,深入推进自主游戏活动,提高教师队伍对自主游戏及游戏墙创设理念的深度理解,落实游戏精神,推进游戏课程的实施。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幼儿自主游戏中“放手”背后的思与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自主游戏中“放手”背后的思与行

  幼儿园的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我们在“顺应天性 回归游戏”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着力于“幼儿园园本游戏课程”的开展与开发,以“快乐、探究、勇敢、合作”为游戏核心价值,结合幼儿园的地域资源、空间布局、办园特色等,创设“自由、自主、自发”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愉快、充实、具有挑战性的探索机会,点燃孩子求知欲和创造精神的火种,让孩子们在自发自主的体验与探索中放飞创造的梦想,绽放生命的的灵动与活力,成为“会玩、勇敢、自信、快乐”的儿童,打造一所生命绽放的幸福“巴学园”。

  一、环境创设

  由于本园的室内活动室面积偏小,专用活动室少,限制了一些装扮表演、角色体验、大体积材料的建构等游戏的开展,但是走廊上下空间宽敞,能满足幼儿不同活动的需求,对教学楼走廊、楼道空间进行二次规划布局,设计成十多个开放式的游戏工作坊,这样既保证各游戏有固定的场地,同时,也成为幼儿园环境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环境创设有以下四个原则:

  1.安全性:安全是游戏环境和空间设计时需要考虑的第一原则和要素。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首先要保证游戏空间的采光、通风、消防等要求。(2)设施设备应完好无损并尽量固定,材料使用应无毒环保,便于保养和维护。(3)攀登物下面应铺设一定厚度的弹性材料。(4)区域内无杂物危险品等。(5)区域内要设图文结合使用说明安全标志等。(6)配备一些安全帽、安全手套、眼罩等。

  2.适宜性:儿童的行为方式是受空间和布局影响的,应根据每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来设计游戏空间,让没有空间是处于边缘,没有一个角落不重要,每一个空间都应该充满活力,乐于改变。主要体现在:(1)游戏空间面积要适宜,室内每个游戏区以能容纳6-8名幼儿的正常活动为宜。空间太小不能保证一定数量的孩子正常游戏,空间太大容易引发幼儿奔跑、吵闹等,教师不方便管理。(2)每个游戏坊既要相对独立,相互不会产生太多的干扰,同时,又方便不同游戏的孩子进行互动,能诱发幼儿不同游戏的开展。如:我们的“西点房”“纸盒坊”“小舞台”是设在同一层楼的走廊,每个区域以教室作为隔断,相隔约10米。因此,相互间不会互相干扰,但是幼儿走动比较方便,“西点房”的点心可以送到其它的两个区域,生成了“送外卖”的游戏。(3)与自然环境融合。游戏坊的创设应充分运用幼儿园里的沙、水、草地、树林等自然环境,这些自然的、多功能的材料即经济实用,又是幼儿探索、嬉戏的天然游戏场。

  3.开放性:开放性的游戏场,能使幼儿能够非常容易看到什么地方有什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游戏,同时,开放的空间也便于幼儿发现所需要的材料,能诱发幼儿开展多种不同的游戏,能刺激幼儿多样化的经验,使幼儿能长时间保持浓厚的兴趣。因此,开放式的游戏坊对孩子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如户外体能游戏场:不仅场地上的设施丰富多样,有大的设施和小的器材,有固定的安置和可移动的物体,而且场地特征本身是富有变化的,有平地、坡地、阶梯、窄道等,有需要保持平衡的、需要跨越的、需要变化速度的,以及有利于建构的各种场地,有些平地上还可画上一些规则游戏的所需线条、格子和图案。总之,幼儿来到这样的场地上,不用教师组织和安排,就能自发地开展各种类型的游戏。应该说,越是开放的游戏场地,越具有学习的潜在功能。

  4.艺术性:游戏是幼儿园重要的课程,游戏场环境的设计也是幼儿园园所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游戏坊的创设中,从内容到环境都与我园的创意文化紧密结合。在我们幼儿园的走廊、楼道、墙面、吊顶角角落落,都有装置艺术创意展示。我们根据不同游戏的特征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来创设环境。如:“木工坊”采用了空心砖为基本材料,与木板、木条等相结合,营造了一个质朴自然与木工游戏非常协调的环境。还有用粗细不一的PVC管搭建的“陶艺工坊”“水管坊”等,从地面到墙面再到天花板进行了全方位的装置,突破了传统环境设置,呈现出互动性、多元化的艺术氛围,赋予环境更多思考的回味和启发的意义,使幼儿时刻感受到视觉的满足,想象被倒置,视线被拉长,形成整体的艺术感染力。也更能吸引孩子和成人在此长时间的游戏,并发展到更高的游戏层次,高质量的游戏也逐渐萌芽。

  二、内容设置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指出:是否经常玩角色游戏,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叙述能力和社会性水平;是否经常玩建构游戏,关系到孩子今后的数学能力和空间思维,是否经常玩体能游戏,关系到孩子的小脑的发育和感统能力的发展。根据这一理论结合幼儿园“创意”特色办园的实践,创设了四大类12个游戏坊,尽可能兼顾到不同年龄孩子的需求。

  结构游戏:“纸板坊”,“纸盒坊”,“管子坊”,“木板坊”,“木工坊”,“女工坊”,“陶泥工坊”,“创意美工坊”,“趣味玩沙”等。

  角色游戏:“西点房”

  表演游戏:“绚丽舞台”

  体能游戏:“户外体锻”,“树林野趣”

  三、材料投放

  在游戏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来实现游戏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玩具、日常物品或自然材料等都能诱导儿童进行相关的游戏,一件好的玩具或材料能够挑战、蕴含、激发和吸引儿童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游戏的愉悦的。玩具、材料的数量、种类、及新颖性都能影响儿童的游戏兴趣与行为,特别是对材料的创新运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游戏,也催生了许多有新意的游戏。我们在材料使用上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创造性运用自然物和可再生资源。

  大自然中的沙、水、泥巴、石头等因为真实自然、灵活多变,从古至今对孩子来说都有无限的吸引力,可以成为很多游戏的材料。如“趣味玩沙”,“树林野趣”,孩子们可以建造、拆卸、挖掘、采摘;可以奔跑、躲藏、打闹,童心童趣可以尽情释放,就是孩子们心中的乐园。还有生活中一些废旧的材料,如:废旧木材、箱子、轮胎、泡沫、各种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管子等等,都是很好的非结构的材料,幼儿常以不同的方法作用于同一种材料,比如“水管坊”的水管,幼儿可以用水管当马骑,当杠杆撬开东西,在地上连接自来水管道图,来测量长度等,这种投放方式有助于幼儿更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游戏材料,产生自发性的游戏活动。幼儿正是从他们自发生成的玩法中获得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这是我们创设“自主游戏坊”的最本质的目的。同时,通过收集和重复使用废旧材料,也改变了人们看待材料的方式,懂得珍惜环境和资源。

  2. 对传统材料进行改头换面生成新的游戏。

  把一些传统的游戏材料重新设计,替换材质、放大或缩小等生成一种新材料,也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成一种新的游戏。如“纸板坊“把纸板设计成放大的雪花片状,就可搭出更大的物品或造型,弥补了原来桌面材料小,视觉感不强的缺陷,也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游戏体验与视觉的震撼。把材料别出心裁的进行改头换面,也体现了教师的独创性和创造力。

  3.把握好材料种类与数量的度让游戏更有创意。

  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游戏质量的直接因素,根据我们的观察,发现给幼儿过多的材料或玩具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让孩子在众多诱惑前会无所适从,对每种材料都只是浅尝即止,结果什么也没完成,游戏始终处于简单的摆弄阶段。因此,在不同的游戏中,教师不必追求“多多益善”,只需提供“基本件”,让适宜数量的“基本件”来诱发、推进游戏过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足够多的积木可以搭出很复杂的房子、桥梁等;足够多的梯子与木板,可以让攀爬更尽兴。对同一种材料的投放数量,我们的原则是:小班孩子还处于独自游戏与平行游戏阶段,投放材料时要做到种类少数量多,以免他们因争抢材料而产生纠纷。而对大年龄班幼儿,则要增加种类并减少同种材料的数量,以满足幼儿多种需要以及合作游戏的开展。

  四、教师指导

  著名的儿童游戏专家华爱华教授曾说:“尽管没有成人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有没有成人的介入与指导,幼儿的发展还是有区别的,成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专业的眼观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分析、组织与指导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也是一个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最重要的体现”。

  1.实施定点、定人、定时、定规则的管理策略

  定点:户外与室内相结合,不同游戏都有固定的区域,一楼适合小中大各年龄段孩子玩的区域,同时,我们的小班都设在一楼,也方便幼儿独自走动。定人:室内每个区域进区人数不超过10人,结合幼儿园项目管理的策略,每个区域安排3位教师、1位保育员,负责区域正常运作、材料的更换、活动的调整等,每个项目管理纳入月考核,把责任与激励相结合。定时: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游戏时间的长短对儿童游戏的质量、数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通过周定时与次定时的方式来保证每位孩子每周都有参与不同游戏的机会,并保证单次时间充分,每次游戏时间小班不少于30分钟,中班大班在40-50分钟之间,“户外游戏”每周一到五全天开放,“室内游戏坊”每周一到四为开放时间,周五不开放,为研讨调整时间,具体开放时间分别是上午:10:30-11:10;下午:3:00-4:00。定规则:游戏中的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一定规则约束之上的。在培养儿童自主性的同时,先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因此,根据游戏性质和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每个游戏区都设有图文并茂的规则提示牌,规则内容包括:(1)游戏开放时间;(2)进区人数;(3)材料的安全使用提示;(4)材料的摆放整理要求;(5)游戏时文明礼仪等。这些规则不是教师对游戏玩法的具体规划,也不是对材料使用的限制,当儿童在日常活动中不断练习并逐步将规则内化成自己行为的一部分时,那他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自觉遵守规则。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就可以“收”、“放”自如。

  2.尝试“先观察后指导”和“多观察少指导”的教师指导策略

  从教育的视角看,只是在意幼儿的游戏,而不在意教师的指导,这不是起码意义上的幼儿园教育。任凭幼儿自然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只有适时适当指导,特别是把握在最近发展区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在更高水平上得到发展。在幼儿游戏中给予指导,必须基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懂得幼儿“为什么游戏”,“游戏了什么”以及“如何游戏”,才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去指导幼儿的游戏。我们认为教师介入的时机是:(1)当幼儿有求助于的时候,教师应当回应;(2)当幼儿遇到了游戏的困难而开展不下去的时候,教师应根据当时的情况给予支持;(3)当幼儿无所事事的时候,教师可以临时参与,引导幼儿进入游戏情节;(4)当发现不安全的因素时,教师必须干预;(5)当幼儿出现消极行为时,教师要进行引导等。但是,解读幼儿游戏,演绎不确定的、情景化的指导策略、内容和方法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需要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师才能实施。根据目前的游戏区建设与活动开展还处在初步阶段,教师的指导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先观察后指导”“多观察少指导”的方法,先放手让幼儿尽心尽情地做自己的游戏,先观察获得一些教育经验以后才着手去指导幼儿的游戏,这样的做法更加务实。主要体现在有以下几方面:

  (1)材料优化的指导:在选择和组织游戏时,我们主要关注点放置于游戏内容是否与幼儿的发展特点相符合,是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材料否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等等。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适合的材料提供,教师可以为幼儿树立起“学习的支架”能对幼儿的学习起到有效的作用,让幼儿能在经过一番努力以后取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2)情节的拓展的指导:因为是自主性游戏,因此游戏活动的目标是是泛化的、游离的和不清晰的;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材料的运用也是主要由幼儿来决定。由于幼儿的经验与发展不同,幼儿对新的材料或游戏的方式会出现重复或模式化的现象,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导致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甚至放弃。面对这类情况,教师要能够判断幼儿的当前需要的,教师必须赶在幼儿即将放弃之前,作为游戏的参与者,以玩伴的身份与幼儿平等互动,巧妙地给予建议或材料的支持,以保障幼儿游戏意愿的实现。也会让游戏更生动、鲜活、有生命力。

  (3)作品艺术性的提升指导:游戏是孩子对材料的选择、形象的构思、实际的操作、灵感的激发、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表现能力,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审美能力。因此,在游戏环境创设、材料的使用、摆放、作品的呈现等方面,我们力求美观,有艺术性。孩子的作品如果能在后期运用一些辅助材料,丰富制作方法,作更完善和艺术化的处理,就能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和美的欣赏,作品本身的美感带给孩子更多视觉享受与身心的愉悦,也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激情。

  (4)必要的技能指导:自主≠放任自流,安全是任何活动底线,规范有序是活动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首先在材料、工具、设施设备的提供上首先要考虑安全性,要卫生环保。其次,活动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再者,针对一些有冒险性的游戏,如:钢锯、锤子、钉子、钳子等工具使用,或有挑战性大的动作和技能,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对这类工具的使用,我们不提倡自主探究,而是操作前教师必须进行正确的示范与指导,使幼儿能较快的掌握使用方法,学会自我保护,预防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更多的技能知识经验的储存,也让孩子更尽情自如投入游戏中,享受游戏的快乐。

  童年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段游戏的时光,游戏是儿童成长无可替代的需要,是他们体验幸福感、快乐感的最好方式,贯穿于儿童生命的存在、发展的全过程。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幼儿从室内玩到室外,从前庭玩到后院,从地面玩到屋顶,成为会玩、勇敢、自信、快乐的儿童。“自主游戏”的创设与开展,满足了幼儿对游戏外在环境的需求,充分尊重幼儿游戏自主地位与想象创造的权利,在学会放手同时相信幼儿拥有游戏的能力的认识上我们前进了一大步,生命因游戏而精彩!

  幼儿自主游戏中“放手”背后的思与行

  课程游戏化精神倡导的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如何将课程游戏化精神更好的在区域游戏中得到体现,是大家不断摸索与探究的问题。艺术幼儿园本学期继续以“放手给幼儿空间,支持在幼儿身后”的理念,对区域游戏进行进一步的实践探究, 经过前期经过多次的观摩、研讨、调整后,6月23日,幼儿园又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中的思与行”交流研讨活动。

  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各班结合课程游戏化精神,以图文结合的PPT形式,交流自己班级近阶段区域游戏调整前后幼儿的游戏状态,分析幼儿游戏状态变化的原因,反思区域环境、材料调整过程中的理论依据和自身收获,如小班组的常态化教育,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认真、专注、愉悦;还有许多班级重点介绍了特色区的创设,如大二班的生活区、中三班的艺术区、中一班的建构区,等等,环境打造精美,幼儿也玩得开心投入。整个交流实践性强,既有日常实践中的真实做法,又有思考后的理论提升,将课程游戏化精神不断推进与深入。

  真正的游戏是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孩子,设计孩子喜欢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多方位的发展。下学期我们还将继续相关区域游戏的实践探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让幼儿的学习更有趣、更有效。

  幼儿自主游戏中“放手”背后的思与行

  2019年5月16日我们吴文艳导师团队的成员们来到了北仑区浃江幼儿园,参加了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观摩研讨活动。

  活动一开始是邬春芳园长带来的观点报告《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我们了解了小港浃江幼儿园在成为安吉实践园后做的种种改变,根据孩子的需要改变场地,根据孩子的疑问调整材料,根据孩子的视角看待游戏等;同时指出了如何放手游戏,如何观察游戏,在实践中成长,在观察中进步。

  在聆听了小港浃江幼儿园自主游戏变革实践过程中的思与行后,我们来到自主游戏场和生态园进行现场观摩,通过观摩进一步的去了解、发现不一样的户外自主游戏。游戏结束后是精彩的游戏回想环节,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描绘游戏中的故事,并和教师、同伴们分享交流。随后我们与北仑区的教研组长们围坐在一起,进行互动交流。我们觉得小港浃江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虽然场地不能复制,但是值得所有幼儿园学习的是一种的精神,一切为了儿童的精神,站在幼儿角度,看幼儿所看想幼儿所想,在这种状态下培养的孩子更加专注,更加投入;在这种精神下的老师更加放眼于孩子,放手于孩子。

  下午的活动内容是三位教师的游戏故事分享。李丝柳老师的《“炮”的进化史》让我们成功的见证了大炮的一代到六代的转型,也在这大炮游戏中发现了孩子们的游戏投入、游戏精神以及游戏呈现的变化。通过每一次的游戏回顾,在原有问题上改进创新,不断突破自我。在这样的大炮游戏中,不仅顺应了孩子的天性,也做到了将真游戏还给孩子。王赟瑛老师的《乐建构,享成长》提出的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捕捉亮点创造鼓励;重视品质让孩子的经验有传递;认真倾听让孩子的探究更深入;计划支持使孩子的思维更严谨;经验迁移让孩子的游戏更逼真和融合活动让孩子的经验更丰富,再一次的证明了一个会看、会听、会思考的支持者是多么的重要,也证明了孩子的能力有多强,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卢玲老师的《我们不期而遇,帐篷》分享了怀着敬畏孩子游戏之心去发现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揣着读懂孩子游戏之心去解读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本着主推孩子游戏之心去引发孩子的探索与体验。在每一次发现,解决问题时调动已有经验,抓住恰当时机引发幼儿认知冲突,激发思考,让幼儿探究更加聚焦。

  最后,教科所主任刘信态和师傅吴文艳对本次活动做了相应的总结。吴文艳提出,以儿童为中心,聚焦儿童视角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小港浃江幼儿园的低成本高质量的环境改造,满足孩子多样的需求;促进儿童发展的改造,真正的做到了充分的游戏时间,充分的游戏材料,真正的生态环境以及真实的儿童。教科所主任刘信态指出“放”也是一种教育。放,不是放任、放纵,放的背后有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每一所幼儿园都离不开“道法术器”这四个字,在教育中,教师时时刻刻的观察指导都是在帮助、提升孩子的能力与成长。而退居后位的“放”,俨然让孩子们成为了主角、导演,能够更加大胆细心的去合作、创造、学习,而这就是内涵的教育力量。

  本次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与游戏的约会,浃江幼儿园作为安吉实践园,努力实践游戏精神,并将之本土化,发现儿童,顺应天性,支持生长。从中我们也领悟到幼儿园在游戏实践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地做好游戏环境、游戏材料,回归初心,放手游戏,转变儿童观。让我们相信游戏,点亮儿童的生命!

幼儿自主游戏中“放手”背后的思与行

https://www.benqdjg.com/zixuekaoshi/53668/


推荐访问:放手游戏的含义 什么是放手游戏

上一篇2020年党建工作安排会议上的讲话

下一篇英语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自考时间安排推荐文章

自考时间安排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