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实用精选八篇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正文 2023-08-16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实用精选八篇,欢迎品鉴!

【篇一】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实用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

3.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几组相对的词语描写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的可贵和可敬。

1.板书课题,齐读。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如达不到这一要求,须继续朗读)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各部分列个小标题。

4.同桌交流。

5.反馈。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在一个地铁站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掉钱――捡钱――钱归原主

(一)起因。

刚才大家在质疑时提出了“钞票为什么散落”这个问题,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了吗?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1.指名读第1、2、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钱散落以后,人们各有什么反应?用直线请画出相关的语句。

2.全班交流讨论。

我、立明,众人。

壮汉。他心中是怎么想的?我和立明是如何对待他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自由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二)结果。

事情的结果到底如何呢?

1.默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众人为什么发出遗憾的感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立明和我没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

1.说一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各部分小标题、主要内容。

2.谈一谈本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说出理由。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悟。

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说出理由。

小黑板出示句子,读一读。

a、当金钱在人们心中高到不恰当的位置时,世界就倾斜了。

b、发财不是人生的目的,贫困不是穷人的耻辱。x k b 1.c o m

c、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同学们,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我想大家的心情肯定不平静。是呀,金钱的确很重要,它可以买到许多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有许多东西金钱是买不到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心。这种真诚的关爱比金钱更重要。如果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行人那样,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呀!你们说对吗?那好,就让我们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吧!

【篇二】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实用

教材简析:

本课描述了中华第一龙的形貌,并进一步阐述了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龙文化渊源流长.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瑰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图片 导入

这是一些什么画?(看大屏幕)

哪位同学愿意来画画龙的图画?(愿意的同学来)

谁来说说含有龙的词语或者龙的传说或者故事?你愿意写到黑板上来吗?

听说过第一龙吗?中华第一龙是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第一龙

(齐读课题)读了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 以读促悟 自主学习

想想你如何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说说你读完课文懂得了什么。

1、遇到读不来的字,你怎么做?

(出示大屏幕)这些词语你全会读了吗?你是怎么学会的?

(教育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自主学习.

(出示阅读提示)

(1)中华第一龙是什么样子的?

(2)龙的形象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3)龙形象的成因是什么?

(4)作者是哪些方面写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你还知道哪些与龙有关的资料?

3、学生自己读文,自主解决

4、小组交流

把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享,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大家商议,也可请教老师.

5、交流汇报

学习第1段

比较: 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

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

理解 图腾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说说你的理解。

为什么把龙当为 图腾?

学习课文第3。4段

请自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大屏幕)

龙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读。

整段话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是什么?你能用因为‥‥‥所以‥‥‥” 改一改,使句子意思不变?(同桌讨论)

学习课文第5段

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的句子。

学习课文第6段

齐读课文,体会与开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过渡:中华民族和龙结下了不解之缘,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

都是龙的传人。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请你以“龙”为主题,设计作品。可以写一首诗歌、唱一支歌曲、设计一个纪念物、写一副对联‥‥‥ 可以独自创作,也可同伴合作.

【篇三】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实用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4《镜泊湖奇观》。看了这个课题后,你知道了什么?

2.看了这个课题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镜泊湖有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镜泊湖的景色奇在哪里?

1.形象感知,一边看镜泊湖的录像,一边听读课文,-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读文感知,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刚才提出的问题分别能在哪几个自然段解决。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情。

1.自主读书,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懂课文。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将你没有读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小组同学讨论,研究,合作学习。

4.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的理解适当的进行点拨、指导。

动态静态美相结合:将镜泊湖景色的静,吊水楼瀑布的动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动静结合这种描写方法所体现出来的美。

四、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导朗读方法。

[镜泊湖奇观(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实用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语。

2、了解我国古代书法家及其书法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揭题:

1、“名碑”指什么?

2“荟萃”什么意义?

二、检查生词预习情况情况

名碑荟萃 博采众长 潇洒清秀 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 辞官不就 遒劲郁勃 美不胜收 瑰宝 观摹 刚劲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写了什么?

2、怎样来写的呢?

3、学习第一部分。

4、分组学习第二部分,4人一小组

第一大组学习王羲之;

第二大组学习欧阳询;

第三大组学习颜真卿;

第四大组学习柳公权;

朗读课文,并且说出每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朗读5分钟)

特点:

王羲之:博采众长、潇洒清秀

欧阳询:骨气劲削、法度严整

颜真卿:端庄雄伟、遒劲郁勃

柳公权: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每个大组要1组同学来汇报。

5、你最喜欢哪一种字体?请你找到自己的伙伴,一起来担任碑林的解说员,解说你最喜欢的那一个作品。

6、你们刚才介绍的名家,他们的作品在西安碑林中都有收藏。这些名家书法艺术风格独特,字文皆美,因此,课文中的最后一段这样说——齐读最后一段。

7、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四、谈谈你的收获(内容、思想、写作方法)

1、交流内容上的收获。

2 、交流思想上的收获。

3、交流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六、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四种书体,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名家名碑?欣赏图片。

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西安的这座书法艺术宝库?请你为西安碑林设计一条广告语。交流。

板书设计

5、名碑荟萃

王羲之 潇洒清秀

欧阳询 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

颜真卿 端庄雄伟 遒劲郁勃 (艺术瑰宝 文化遗产)

柳公权 骨力遒劲 结构严谨

##结束

【篇五】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实用

小学语文《莲叶青青》优质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生回答)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大家来欣赏一番!(大屏幕出示莲叶图)师:欣赏完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生畅所欲言)师:可作者的感想与我们大不一样,他看到青青莲叶,想到的却是祖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探个明白吧!

2、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莲叶\青青)

3、在学习新课之前,先听写两个词组,这两个词组是老师从课文里挑选出来的,看看大家对课文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叫一生上来板书,评价板书、听写情况)那么,究竟是谁精心种养了什么?又为什么要送人治病呢?

二、细品文本

(一)学第2至4自然段,感受祖母对莲叶的`“喜爱”。

1.祖母爱荷花,在荷花身上她下了太多的功夫,快速浏览课文第2自然段,看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一点。(指名读)

2.祖母对荷花下了哪些功夫,让人觉得吃惊?请同学默读课文2至4自然段画出相应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自由汇报。学生说到哪句重点句,老师便引导学生理解。a:“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就像看粮食。”师引导:①粮食对人类而言,重要吗?你能说说粮食的重要表现在哪吗?②祖母挑选河泥就像是在挑选粮食,读到这,你明白了什么?(祖母对河泥的挑选十分慎重,可见她对莲叶的喜爱。)③理解“成色”。b:“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一直糊到胳膊肘。”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祖母亲自去种;祖母不怕脏;祖母种得很认真,很辛苦等。)谁能把祖母的辛苦读出来?c:“到了小莲叶快要冒尖的时候会让小叶蔫了。”

①“小叶蔫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②老太太为什么这样做?难道小孩子呼出的热气真的会使荷叶蔫了吗?就这句话你觉得哪个词还应该读的再清楚一些?那就请你替我们的祖母守着小荷芽吧,你真是一个好卫兵,谁还想读?这个任务就交给我们的班的男子汉吧,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替我们的祖母守候好这欲出的荷叶,准备好了吗?男生读这一句。d:“小荷叶终于长出来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①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都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多好看。)

②看看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祖母的那个高兴劲儿。(看图理解“一脸欣喜”。)

③你们的奶奶对你们怎么样?她怎么疼爱你?(当你生病的时候,奶奶;当你伤心的时候,奶奶;当你受了委屈的时候,奶奶)

④自由再读读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祖母把小莲叶看作是新生的孙子,像疼爱孙子一般的喜爱莲叶,可见,它在祖母心中是多么重要啊!)e:“老太太常在门口乘凉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追问:你觉得祖母为什么这样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祖母待人热情,愿意与人分享她的快乐。(板书:分享快乐)

【篇六】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实用

课前展示:古诗词朗读(学生代表展示)

师:听了四个小组八名同学代表的古诗朗读,大家有没有猜到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呢? 生:友情、送别

活动1【导入】

一、课前谈话 师: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 生:有

师:郭文博你的好朋友是谁?每次你们在一起做什么?分别时心情怎样?假如分别的时间很长,你会怎样? 师:刘思涵你呢?

师:看来做你们的朋友一定是一件幸福的事。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很能表达你刚才的心情。 欣赏《送别》(电脑播放送别歌曲)

男:是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自古重离别,又伤离别。自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令人感慨的事情。

女: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以送别饯行表达深情厚谊便成为一种习俗。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师:因此,在当时写送别诗就成了一种习俗。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送别诗中的极品。(出示课件) 活动2【讲授】

二、 解诗题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写诗题。重点写“陵”,(板书课题)。

“陵”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观察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题目中有好几个生字,你认识它们吗?指名读。 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大家了解得可真多。这首诗就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时所做的一首送别诗。(出示古诗,指名读)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古诗,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目标)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首古诗,大家有感情的齐读一下。 活动3【讲授】

三、 知诗人,知背景

师:学习古诗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当时的写作背景,请各小组将预习的知识卡片展示一下。(小组代表朗读诗人及背景) (课件出示图片)(老师介绍)

师:说起黄鹤楼,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出示课件)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讲传说)古代武昌蛇山上有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班不收其酒钱。道士为感谢辛老板的千乘之饮,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此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走了。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活动4【授课】

生:提问:诗中为什么是“西辞”而不是东辞?为什么是“下扬州”而不是上扬州? 生:作答。

师:真不错,这些难题都弄懂了。看来,还是古人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大家的预习真的很全面。

师:不过老师不明白的是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道。可以说是过尽千帆,怎么到诗人眼里却是孤帆呢?

生:老师我想用一句话来回答你,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师:非常棒!掌声送给她。

生:老师,我有问题,船都看不见了,李白还在看什么?

师:这个问题问的好,大家帮老师想一想,李白还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

生:我感觉这是一种非常深厚的情谊!他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托付给一江春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扬州!

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些什么?(平安)就让我们带着李白对好友无限依恋之情再读一下这首诗吧!(把书端好,老师起头) 活动5 悟诗境

师: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也来做一回诗仙,在黄鹤楼前送一送孟浩然吧。男生站起来,来一次豪情万丈送浩然,女生柔情似水送浩然。师述:老师眼前是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是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那么,当时的情景能想象得到吗?李白的当时的感受你知道吗?最后让我们再带着诗人的向往与深情送送孟浩然吧!齐诵。

活动6【作业】 拓展

师:送走了孟浩然,但老师相信这番送别不仅感动了李白,也感动了你我。曾有人将这首诗改成了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一起来欣赏吧。《烟花三月》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更是一种情,一样的离别,不一样的情怀。老师收集了一些送别诗,请大家自由积累最喜欢的诗背诵下来。出示图片,学生自由背诵。

【篇七】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实用

【教学设想】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不懂→提问→理解

【篇八】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实用

学习目标

一重要实词和虚词

二翻译重要语句

三背诵课文

学习方法:老师适当疏导,学生以练代讲;注重朗读,读中见义。

学习时数:2课时

黄鹤楼

历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黄鹤楼》节选自《黄鹤楼记》这段文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隅:角落。

文章开头两句,就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开始对黄鹤楼就有了明确的方位印象。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图经》云:“费讳登仙,尝兰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费讳三国蜀汉大将军。登仙,成仙。驾:乘、骑。憩:休息。以名楼: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之,指代黄鹤。名,动词,命名。《神仙》之传: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广采群籍,记载了当时所传的神仙故事。《述异》之志:即《述异志》.南朝梁任舫著,大抵掇拾古代笔记、小说中志怪故事而成。

黄鹤楼始建成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最初修建是作为防守戍边的军事了望楼:黄鹤楼虽然是—座军事哨所,名称却十分典雅,富于浪漫色彩的楚地子民自然会给它另外一些说法:本文作者基于此,转引《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交代了黄鹤楼取名的由来,接着作者又旁征博引,提出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和梁任舫的《述异志》都记载了关于黄鹤的故事,证明事实不虚,以增强黄鹤楼命名由来的说服力。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就给这座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话传说,是为了突出这座楼不同寻常之处,它曾是神仙到过的地方,这样写也是为本文主旨服务,为下文伏笔。

第三层(第9至17句),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蓯,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耸构:矗立的楼宇(指黄鹤楼),“耸构”与“高标”意思相同。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巃蓯:高耸的样子。倚:靠着。河汉:银河。重檐:两层屋檐。翼:古代建筑的飞檐。闼:门。霞敞:高敞。井邑:城乡。荆吴:楚国和吴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形胜:山川胜迹。最:的事物。

前六句写楼的外貌:“耸构巍峨,高标巃蓯”一组对偶,刻画楼的整体形象。句中的“耸”和“高”、“巍峨”和“巃蓯”都是高的意思,重叠使用,铺陈楼的高大。“上倚河汉”写楼的顶端,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高:“下临江流”写楼的底部,进一步交代楼的地理位置,写出楼在江边,“重檐翼馆,四闼霞敞”这一组对偶句是对楼的建筑结构的具体描写。至此,作者对楼的外貌刻画,气势雄伟,读后令人胸襟为之一爽。“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触,正因为黄鹤楼高入云天,又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弯下腰可以拍击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一个“坐”字,说明无意观景而周围景物尽收眼底“俯拍”二字,构思别致,而“云烟”既能“俯拍”,其身在高处可知:这两句虽未直言楼高,而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历历如绘,登黄鹤楼如临仙境.难怪作者发出“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的感叹。“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以上几句对黄鹤楼景物的描写,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也有实有虚,行文变化多端,情趣盎然。

第四层最后四句侧写黄鹤楼的地位价值。

为何一定要到漱乡老子祠,东阳的八咏楼,才可以观赏到应时的景物,遇会到神仙呢!

濑乡九柱:指位于漱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东阳八咏楼: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今浙江金华)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三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又称其楼为“八咏楼”。灵仙:神仙。

在上文中,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已经描写尽致了,本可以收住,但他意犹未尽,为了确立这座楼的特殊地位,他又列出濑乡的老子祠和东阳的八咏楼来作陪衬,用带有强烈感叹语气的反问句,说明黄鹤楼能够代替这些楼观以“赏观时物”“会集灵仙”,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交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本文结构严谨,前后呼应。这篇短文介绍黄鹤楼是因为神仙而命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黄鹤楼因“上倚河汉,下临江流”“四闼霞敞”所以可以“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也正因为这楼高耸入云,云烟缭绕,所以它是“会集灵仙”的所在。正因为内容环环相扣,所以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

本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节选部分只有115字,但把黄鹤楼的概况包揽无疑,其中有掌故有景物,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用这么短的篇幅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不失为一篇情辞并茂的好文章。

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多变。多用对偶:这篇短文,句式整散结合。富于变化。文中多用四字句,杂以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八字句,并不时地加上一些虚词,使语意疏密有致,流转自如,感情充沛,节奏鲜明。如文中一连用八个四字句,对黄鹤楼的形态刻画尽致,气势流畅,接着用了一个八字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赞叹的浯气,并用虚词“亦……也”来表示判断和陈述的语气,使文气得到了舒缓。最后又用了长长的中间略加停顿的感叹加反问的句式,把对黄鹤楼赞美之情推向了高潮。至此。文章戛然而止,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音袅袅,耐人回味,全文用对偶句或对偶短语有八组之多,有铺陈,有夸张,有比喻,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总之,这篇短文极具文采,使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一样,因文而更有名,因文而更使之流传千古。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实用精选八篇

https://www.benqdjg.com/shiyongwendang/196644/


推荐访问:

上一篇幼儿园中秋节教学教案范文(精选九篇)

下一篇中班快乐的幼儿园教案【汇编八篇】

教案推荐文章

教案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