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案【汇编五篇】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正文 2023-08-19

教案:教学文书教案:电力术语教案:明清来华传教士和教会的案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法交换律教案【汇编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加法交换律教案1

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教学加法交换律。

1、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又即将举行了,学校的同学们都在做充分的准备。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请学生回答。

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这两个问题:

在黑板上张贴: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们能马上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45(人)

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

4、你们能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吗?教师继续板书:2817=1728

这是一个等式,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个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在等号的两边,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同桌交流并汇报)

5、你们能够自己模仿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算式,并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6、我们再仔细的观察这几个算式,从中你们发现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符号或文字来表示你们的发现吗?

教师巡视,并作相应的辅导,板书学生回答的一些符号表示的算式。并追问:你这样表示,每个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7、同学们都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你们的发现,那你们想不想把这些算式都统一呢?国际上一般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规律,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这些算式能够怎样来表示呢?板书:ab=ba。

8、教师小结知识点: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运算律。教师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学生齐读一遍。

9、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二、学习加法结合律。

1、刚才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2、你们会自己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的板书:

(2817)23=68(人)

28(1723)

(2823)17

28(2317)

(2317)28

23(1728)

交流不同的算法。

下面,我们就来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2817)2328(1723)

(为了看得清楚,我们给2817添上括号)

4、观察或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参与运算的数相同,运算结果一样;运算顺序不同)你们能用什么符号连接?教师板书:

(2817)23=28(1723)

5、出示:下面的Ο里能填上等号吗?口算或计算一下。

(4525)13Ο45(2513)

(3618)22Ο36(1822)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6、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们从中有了什么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后大堂再交流。

7、这样的描述太长又难记,你们从第一个运算律中能得到启发,用简便的方法来表示你们的发现吗?自己尝试写一下。

板书:(ab)c=a(bc)

a、b、c各代表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教师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女生代表交换律,男生代表结合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小黑板)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第1行。

4、插入“朝三暮四”的故事,来听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只桃子。几年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只桃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只桃子,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象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只,晚上再给你们三只,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桃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的在地上翻滚起来。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哪些想法?

让学生通过故事得出:猴子很愚蠢,因为总量不变,只是老人采用了加法交换律。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男生做第一行,女生做第二行。表扬女生快,知道为什么吗?

使学生初步感受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6、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你能很快地找出哪两片树叶上的数的和是100吗?

学生在书上连线,同桌相互校对。

师:看来,在计算过程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到数字就能很快地判断出能不能凑成整百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

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思。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理念。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几组算式,从中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能较快的体会出这两种加法的运算律,但在总结、交流加法的结合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应适当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加法的运算律,提高学生掌握能力。学生的记忆方法过于单调,教师应在开发学生思维上多下功夫。几个层次的练习,内容丰富,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从验算中明白了其理论依据,从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蕴涵的运算律,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在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第4小题时,注意让学生说清应用的运算律,这样才能为以后教学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作好铺垫。很可惜,我引导得不是最合适,学生自己发现的不多。整节课,由于新授部分花时较多,显得稍有拖沓,导致了有些练习来不及处理。

加法交换律教案2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看完这个动画片,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如果学生们笑了,就借机问问学生们笑什么?)引导说出: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得数都等于7,都表示猴子一天吃的桃子)。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

谈话: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会骑自行吗?(会),李叔叔也会骑车,他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一下。 课件出示骑车主题图。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请在草稿本上做,老师下去找到需要的答案,板书黑板。

两个算式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观察这两组算式,都是两边计算的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列子吗?同桌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把学生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真聪明,举了这么多的列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同桌交流。

我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老师这里有几组算式 课件出示讲解过程

③ 1000+200 四位数加上三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还是不变

刚才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不管这两个加数是什么,只要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他们的和不变。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课件出示加法交换律的内容。

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吗?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用了这么多的方式表示。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最好呢?为什么?(简洁明了。)

谈话:咱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且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时)

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吗?

355+423=423+

总结: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法交换律教案3

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完成P58的“想想做做”。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播放《朝三暮四》视频)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猴子很笨,同学们很聪明,栗子的总颗数有没有变化呢?什么发生变化?

引入: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在数学中也有类似《朝三暮四》故事里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谈话:天气渐渐转凉,学校要组织大家参加冬季比赛了,看,四年级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

学生提到的问题可能有: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1)要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跳绳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

谈话:既然得数相同,我们就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连接起来。改写成28+17=17+28

提问: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提问:你能照样子再写出几个像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学生动笔写,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板书三个)。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

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并作相应辅导。教师实物投影出学生写得情况。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是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说来说说怎么表示?

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这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是加法运算律中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我们这节课就是来研究加法运算中的规律。

指名回答,为什么?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为什么?

75+25=25+75 46+59=46+59 90+10=5+95

(3)同学们学的真不错,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同学们的反应快不快。

97+44=35+65=

88+75=300+600=

a+b=785+68=

(4)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过去我们学过的计算中,哪些地方应用过加法交换律?

下面一道题357+218,请同学们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其他同学提到的问题,看看有什么发现。

加法交换律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的命题及58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去处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 好,现在开始:“千万”(生:万千);“语言”(生:言语)。很好,接着来,回答声音再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贴出)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二、创设情境、探究例题 学习好,身体也要棒才行!为了增强体质,同学们都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让我们去看看吧!(出示例题图) 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们能马上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吗? 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版式写成这样的等式。 (板书)28+17=17+28 2、引导发现,  提问:请大家认真观察,右边的算式和左边的算式相比较,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帮助学生发现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3、验证 其它的式子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出示: 38+12○12+38 450+50○50+450 7000+0○0+7000 你们也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指名读一下。 总结通过那么的例子可以证明这句话是对的,  4、个性创造,构建模型。 问:用语言表示这一规律要说一句很长的话,比较难记忆。你能不能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或用字母把这个规律表示呢? 学生尝试用符号、图形或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巡视,并选一些典型的进行板书。(学生可能有类似以下一些表示方法:√+×=×+√ ▲+■ =■ + ▲ 甲数+ 乙数=乙数+甲数 a+b=b+a 等) 小结:同学们都自己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你们的发现,那你们想不想把这些算式都统一呢?国际上一般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规律,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这些算式能够怎样来表示呢?板书:a+b=b+a。 这就是加法的第一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6、联系旧知,简单应用。 这个规律其实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记得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吗? 小练习:计算并验算 690+174= 提问:怎么验算,根据什么运算律?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刚才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第二个问题。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现?读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发现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方法的算式,说说每个算式各是先算什么。 2、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说明由于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所以可以写成等式。板书。 (28+17)+23=28+(17+23) 3、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但两个算式加的顺序不同: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不管是哪两个数先加,最后的结果都一样。 4、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其他的式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5、归纳加法结合律: (1)观察这三个等式, 最后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向你的同桌说一说? (2)如果用a、b、c分别表示这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么样表示呢? (独立写一写)板书:(a+b)+c=a+(b+c) a、b、c代表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小结: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加法的哪两个运算律?有哪些发现? 指出: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是在加法运算中存在的,涉及到的数都是加数。加法交换律只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是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 四、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 同学们能不能分清什么是交换律什么是结合律呢? 下面的等式各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最后一题让学生体会在一个式子里既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又应用了加法的结合律。 插入“朝三暮四”的故事(机动) 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个小故事。 (1)、美猴王孙悟空从天宫带了许多跆业交ü山,他把这些多鲜美的桃子分给山上猴子。他对身边一只小猴说:“从明天起,我每天早上给你3只桃子,晚上给你4只桃子”。贪心的小猴一听不满意地说:“早上才3只桃子,大王太少了。请你多给点。”悟空灵机一动说:“那这样吧,早上4只,晚上3只吧!”小猴连忙高兴地说:“多谢大王。” (2)、其实同学们一定很明白这两种分法,桃的总和是……(生:一样多或不变的。) (3)、孙悟空在这则朝三暮四的故事中运用了我们数学中的运算律是(生:加法交换律),满足贪心小猴的要求。 我们同学今天学会了加法交换律,一定不会像故事里的小猴那么愚蠢了。   2、想想做做2。 说说其中的第二题和第四题是根据什么填的。 3、想想做做4。   把学生分成两小组完成下面两组题目。   38+76+24 (88+45)+12   38+(76+24) 45+(88+12) 每组中哪题更简便,为什么?使用了什么规律? 小结:看样子在加的过程中使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把能得整十整百的数先算,可以达到简便的效果。   五、全课总结,评价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案5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于河街办实验小学王增武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全体学生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了解

(2)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师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两 个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和律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师生合作,探索加法结合律

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你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相应的信息解决在练习本上。

(4)小组讨论

(5)每组出一名同学汇报:

问题一: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学生在列式解答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a、39+34+2和34+2+39。

b、(39+34)+2和39+(34+2)。

问题二: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学生可能出的情况:

a、3472+1206+786和1206+786+3472

b、(3472+1206)+786和3472+(1206+786)。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谈话: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符合这些规律呢?下面请大家用“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屏幕出示:思考讨论。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试着举例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3)你们的发现一样吗?

(4)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你能试着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这条规律吗?

板书:(a+b)+c=a+(b+c)

师指出这条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解决两个问题发现并归纳出了加法结和律。

二、学法迁移,探索加法交换律。

那么,加法运算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想不想知道?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

1.游戏:找朋友。

(1)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算式卡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想一想,算一算,它应该是屏幕上哪个算式的好朋友?为什么?

(2)同学们真棒,很快就为自己的算式找到了合适的朋友,还有谁的算式没有找到朋友?你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方法给他介绍一个合适的好朋友吗?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们是一对算式好朋友呢?(因为它们的得数相同)

(3)观察比较:

请同学们再仔细这几组等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得到的和是

一3样的,只是加数的位置变了。)

这是加法的另一个规律----加法交换律。(板书)

(4)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出这个运算律吗?(a+b=b+a)

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的时候)谁能结合这个字母算式在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并认识了两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a+b)+c=a+(b+c)和加法交换律a+b=b+a。那么,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计算当中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试一试:

282+67+33126+235+174

订正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那种计算方法更好,为什么?在计算得过程中,你都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运用的目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正确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课件)

同学们真棒,在计算得过程中不仅探索发现了加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计算第三道题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比较哪个计算简便?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

2.自主练习第2题。说说下面的等式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3.看谁算的对又快:382+28+72427+403+397270+560+730。。。

4.要使计算简便,方框中的数可以是那些?为什么?23+89+()()+14

8+5864+()+36+125

四、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回去后动脑筋想一想,加法中有运算律,减法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运算律呢?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发现规律的方法探究减法运算中的运算律?

课后反思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索学习。通过对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分析了解,首先让学生亲切的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学中,通过真实数据的展示,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与数学学习融为了一体,既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a+b)+c=a+(b+c)

观察:(39+34)+2=39+(34+2)

(3472+1206)+786= 3472+(1206+786)

验证:(325+82)+18=325+(82+18)

(3470+1210)+790=3470+(1210+790)

······

结论:(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34+2=2+343470+1210=1210+347012+31=31+1278+96=96+78······a+b=b+a

加法交换律教案【汇编五篇】

https://www.benqdjg.com/shiyongwendang/197276/


推荐访问:

上一篇幼儿教学活动教案(合集5篇)

下一篇居家安全我知道小班教案反思范文汇总四篇

教案推荐文章

教案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