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物理汇编6篇

首页 > 中考资源 > 中考信息 > 正文 2023-11-04

发言稿指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备战中考物理汇编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 备战中考物理

备战中考的6点感悟

一、复习要注重三基,做到灵活运用

这里所说的三个基本是我们在物理中考复习中要十分侧重的三个方面,其一是基本概念要清楚,其二是基本规律要熟悉,其三是基本方法要熟练。

1.关于基本概念。我们以实例加以说明,如速率,它的意义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速度的大小,另一方面是指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表示路与时间的比值,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表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不同的地方,速率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2.关于基本规律。我们也举例说明,如V=s/t、V=(vo+vt)/2这两个经常用到的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前者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是定义式;而后者则仅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才适用,属于导出式。我们在运用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关于基本方法。物理的基本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有积累法、实验法、建模法、观察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逆向思维法、放大法、比较法、转换法、类比法、科学推理法、归纳法等。这些方法渗透于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中,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深刻领会和运用。

二、复习要立足教材,侧重知识整合

物理新课教学,一定要吻合教材“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先特殊后一般”的结构顺序,这个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而总复习则不能完全按照这样的顺序去简单地重复,它要求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来进行考虑,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归纳和整理分散在相关章节中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把“力、热、声、光、电磁”五大部分已经学过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分类列表与框图的形式,将其串成线、连成网。我们通过这样的整合,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就能从现象到本质地对其有一较为完整的认识,极大地方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对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知识大有裨益。

三、复习要强调探究,提高实验技能。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相关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数量与分值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强化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并掌握题型及要求,就成了解答科学探究及实验题型的的关键。科学探究及实验题主要考察这五个方面的内容:1.对实验过程的感悟。2.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各种仪器的作用。3.在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物理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实验。5.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自主设计性实验。在复习中强化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在要求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之上,对每一个实验及相关的内容做全面的、系统的复习,然后再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细心地观察现象,认真地分析结果,如此,便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彻底弥补知识的不足。

四、复习要联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

调查显示,全国各地的中学生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他们在面对某单一的知识考查时,也许能较为顺利地通过。但是,面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并且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物理情景时,就会一筹莫展,表现得束手无策。这种现象就提醒我们,在物理复习中,一定要对物理情景的教学加以高度重视,要密切联系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尤其应该注意要联系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譬如能源、环境等。坚决杜绝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方法,努力做到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单调的概念、呆板的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从而大踏步地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要重视画图,更要让学生学会识图

图形是作为一种语言存在于物理学科中的,学习物理就不能离开图形。不管是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还是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其表述手段依靠的都是图形语言。因此,对于物理学习来说,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不失为一种重要而又有效的方法,而且它对日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在物理教材中,《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画图诸如“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属于作图类题型;另一部分是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分析现成的图形,属于识图。有时识图比作图还难,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能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还要能在比较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比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学生常常很难分析出已给的电路图是并联、串联,还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运用等效替代法,将所给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那么,电路的连接点就能比较容易地被识别出来,进而使相关的问题迎刃而解。

六、复习要关注热点,把握考试动态

谈起热点问题,这几年物理中考常出现的有五大类,其一是估计、估算题。这类题型多涉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其二是动态故障分析题。例如,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其三是科学方法题。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其四是情景信息题。这类试题是在考题中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让学生根据题目所提出的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再加以分析,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其五是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中的开放是指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它要求学生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其方法、手段也可以多种多样,研究的模式和定势可以不固定,研究的结果也可以不唯一,表达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比如,它可以让学生根据一幅图画所提供的信息,通过观察、分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等。

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

01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02

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03

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6、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二篇: 备战中考物理

任务型完型:对时态的掌握不扎实,对other的功能不很了解,许多学生将other变为others或another。

任务型阅读:部分学生对81题Itseemsthat的句型和not…atall的短语不熟悉,在翻译中失分严重;对83题surprise的单词不会拼写。84题问题看不懂,答非所问。

词汇:92题harm的形容词为harmful,部分学生不明确这一点,写为harming。93题考查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部分学生丢了be动词are,或单复数部分,写为is。94题考查祈使句,应填动词原形wash,很多学生误认为是动名词做主语,写成washing。95题时态的判断有误造成失分。96题nine的序词记忆不准确,写为nineth。98题develop的名词不会写或没有理解题意,因此答案各异。99题一些学生将heavily误写为heavyly。100题语法功能不知,考查过去分词作定语,很多学生误以为是被动语态,多填了are。

完成句子:101题拼写错误。turn拼错为trun。102题情态动词can表猜测掌握不好,goneto/beeto部分。103题固定搭配usedto未记清楚。105题感叹句中how和what混用。

书面表达:写作格式不正确,未认真审题,单词拼写错误、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时态运用不恰当、书写不规范、连接词过渡句使用欠缺,内容平淡,汉语式英语较多等方面。

【备考建议】

1.认真钻研课标,提高复习效率。第一轮复习主要按单元和语法项目进行专题复习,以教材为蓝本,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总结规律和方法,培养自己对语言意义的领悟与判断能力。第二轮复习中,要减少单一知识的训练,增强知识链接点,理解知识在各种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加强训练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试题内涵理解的能力,侧重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第三轮复习要做到综合复习和中考模拟题的演练。在一二轮复习之前,不要急于做中考模拟试卷,等到新课教完开始第一二轮复习时,会有时间做这一类练习的。训练中要杜绝题海战术,避免做偏题怪题,少做难题,也不要花大量时间去学超过现行教材程度的内容。要避免机械重复训练,防止单纯地就题论题,就题做题。

2.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要尽早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通过听、说、读、写语言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明确语言知识是为语言能力服务的,要防止死记硬背语法知识。学习中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思想,通过演示、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生动讲解、操练和反复使用,了解常用词的准确含义并掌握其用法,在语言实践中灵活运用,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3.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考试卷分析表明,学生阅读方面失分最多。随着课改的深入,中考阅读不仅分值逐年增加,而且语篇的长度难度也逐年增加,加上完形填空和任务型阅读,这一部分的分值就占总分的一半,中考的语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大的词汇量,广阔的阅读面,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快的阅读速度。要加大语篇训练力度,尽可能多地提供阅读训练材料,尤其应注意从报刊杂志和英特网上搜集时文,并定期阅读训练和限时阅读训练。阅读训练是一种综合技能的训练,应有计划、有针对性,选材应注意题材广泛,同时要注意阅读方法。

4.重视书面表达,加强基本功训练。鉴于书面表达是学生一项重大失分点,这就要求加强书面表达的基本功训练。首先要清楚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语序,杜绝汉语式的英语,在此基础上训练写出结构复杂的句子和使用较高级的词汇。每天要有一定量的训练,包括造句或翻译汉语句子,运用不同语言形式进行同一内容的表达,注意英语句型的使用变化、词汇的选择变化和句子的结构变化。

物理紧抓课本重视实验综合模拟

【总体成绩】

中考物理试题采集到有效考生23946人,最高分为120分,最低分为0分,平均分为67.55分。客观题平均分为28.35分,主观题平均分为39.2分。115-120分263人,110-115分545人,105-110分935人,100-105分1278人,95-100分1572人,90-95分1602人。

【答卷情况】

试题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在指导平时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的联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应用。如1、2、3、8、17、18、21题都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为载体,考查力、热、光、电、声等方面的知识,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近几年的兰州中考题一直重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从试卷答题情况来看,喜忧参半。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这是可喜的一面。具体反映在大部分客观题满分率均为50%以上,大部分主观题得分优良率达到50%以上。但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应用与综合能力的9道题目,分值在试卷中占37分,学生得分及格率仅为25%。其中35题是有关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题,零分率超过30%;36题是一道电学综合应用题,学生零分率高达49%;另外三道选择题10、12、15题,零分率超过65%。排除这几道题作为压轴题本身难度较大这一事实,学生在能力方面显露出来的劣势也不容忽视,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审题不严谨、答题欠规范、表述欠准确、分析不到位、运算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

【备考建议】

1.紧抓课本,夯实基础。中考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为主,但近年来对“双基”的考查不再是停留在机械记忆上,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设计,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因此,要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灵活性。在第一轮全面复习中,要紧扣课本,按照章节顺序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是通过看课本,梳理、回顾各章节的知识,进行“四清”,即清课本,明确各章节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及相互关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清插图,要对课本中的插图、表格必须充分重视,要细心分析,弄懂意义;清实验,对实验要认真研究,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会实验操作,会处理数据,会分析结论;清习题,对于课本上例题、练习题、做过的复习题、模拟题要分类研究,重点习题深入讨论,适当拓宽延伸,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达到“做一题,会一片”的效果。

2.专题复习,培养能力。这几年中考不仅继续重视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偏重于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有所提高。因此,要注意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在后期第二轮复习时,要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类、归纳、提炼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强化训练,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延伸,举一反三,理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规律和技巧,将知识最终内化成能力。可采用下面的专题复习方式进行:“板块式”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板块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力学和电学两个重点板块,强化知识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按题型”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作图、实验、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热点知识”复习,把近几年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

3.综合复习,模拟中考。经过前两轮复习,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这一阶段训练题主要以历年中考卷为主,摸清中考方向、题型、考点,并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增强知识的严谨性、答题的规范性、表述的准确性等,做好知识的总结与查漏补缺。

4.重视实验,联系实际。实验室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考物理考查的重点,这就要求多看、多做、多想,积极参与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中,亲身经历实验过程,深刻体会研究方法,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物理还与社会、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理论联系实际是中考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要多关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并试着用物理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

化学

回归教材提高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

【总体成绩】

20中考化学0-40分4801人,40-60分3617人,60-80分5580人,80-100分9948人。成绩80分以上人数约占42%,说明试题难度不是很大,高分段学生人数密集,区分度不大,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分和选拔。

【答卷情况】

选择题通过率较高,但4、6、14、21、22题答题情况不尽如人意,主要是不知道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或表示方法,不熟悉元素符号前数字的意义;不熟悉常见物质中所含哪些营养素;在给定物质名称的前提下,不能识别出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氧化物、酸、碱、盐等;学生读图、识图、思维能力都比较薄弱;不能根据物质间的相互反映判断相互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差强人意,尤其是29、32、34题及格率低于其他小题,学生的主要失误表现在:错别字太多,部分学生物质名称和化学式不能区分,没有按题目要求答题;书写混乱、潦草,错别字较多,如“非金属”写成“非晶属”;课本基础概念记忆不准确,如第一填空正确填写为“石油”,错误写成“汽油”、“原油”,丢分严重;书写错位、不规范。如“N”写成“H”;不用规范的化学专业术语,口语化问题严重,审题不严,最后一空填写化学式,结果抄成整个化学方程式;化学符号使用不当,没按题目要求作答。错别字太多,语言表述能力差,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基本实验能力差,综合题分析不到位,没有透彻理解每个步骤的具体用途。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卷面反映得五花八门:未配平、无条件等等,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模糊不清,如二氧化碳检验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等等。有效数字不会处理,解方程式不规范,步骤不完整,较多学生无“解”、“设”、“答”,“缺单位”等。

【备考建议】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大纲》,明确备考方向。中考试题因分值和题量的限制,只能对重点知识进行抽考,而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也说明,任何化学知识都不是孤立、不相联系的,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易于转化成为能力。

2.重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中考命题的能力立意越来越突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在试题中体现的越来越多。年中考化学试题中联系生活、社会、生产、科技的考点数占总考点的10%左右,教材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各章节中都占有很大比例,如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水资源的保护、金属的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化肥的鉴别、酸雨的来源及危害、土壤的改良、海水的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方面的化学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做到“一个回顾”:回顾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意图、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实验结论的得出、实验注意事项和结论的推导、意外情况产生的原因及处理等;“二个了解”: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了解装置或药品的作用、是否有其他代用品、插图能提供的信息有哪些;“五个学会”:学会控制条件,学会使用仪器,学会观察分析,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学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4.回归教材,加强答题规范性。阅卷中反映出学生读题粗糙,信息理解不够,审题、解题习惯不佳,注重解题得出结果而不注意过程理解;学生规范答题意识淡薄,规范答题能力较弱,尤其是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文字叙述等方面,有的学生词不达意,化学式书写随心所欲。纵观历年中考试卷发现,答题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答非所问等。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化学学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每一次练习都要以中考标准答案为要求来规范答题,培养仔细审题、认真解答、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是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手段。

5.注重复习方式和方法,优化复习策略。要做到优质高效的中考复习,首先应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准确定位,加强“双基”梳理,理清知识脉络,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机构化;其次要强化化学与生活和科技的联系,通过创设情境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融入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还要重视问题的设计,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针对重点设计复习内容,如问题化复习、专题化复习、主题化复习等。

6.精选习题,重视综合模拟训练。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对应题目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大胆放弃一些偏、难、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同时,平时要关注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化学问题,关心社会,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现象和问题,用化学语言解答问题。

第三篇: 备战中考物理

原文地址:如何备战中考?作者:晓宁初三学生的迎考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大量的资料,高密度的考试让学生都喘不过气来,更不要说是给自己留一个思考反思的空间了,但是总有这样的一种常见的怪现象:时间投入了,但复习的效果却不怎样好,反而多了一种厌烦心理,[]如何备战中考?。如何才能使复习变得轻松而且高效呢?一、真正做到“依纲靠本”

1、精读教科书: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同时配以老师教学中经常介绍的一些特殊解题技巧,加上在自我训练过程中经常查阅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自信,收到好的效果。不重视阅读课本,只在题海里打滚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2、研究“考试说明”:把《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逐条分解记忆,对每一内容、每一能力要求都要明确,采用尝试回忆的方式,对每一条内容做回忆,对还没有牢记的知识要查书或查看笔记,直至掌握为止;每次考试后,用《考试说明》进行自我检测,查漏补缺。

二、做好归纳整理工作

1、将知识点按板块汇总,找出相互关系,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加强记忆。

2、建立典型例题簿及错题簿,并经常拿出来看或重做。

3、做好学习笔记,多记载解题技巧;每做完每一份试题,甚至做完每一道题目后都从知识点与解法两个方面去稍作思考,适当进行一题多变及一题多解的训练,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费时费力,事实上起到低耗高效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成绩会有较大的提高,中考《[转载]如何备战中考?》。

三、好好动脑筋,提高记忆的科学性

1、求理解,勤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效果是最好的,及时复习及“过度复习”对巩固所学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死记硬背及等到遗忘殆尽后再“回锅”,就事倍功半了。

2、巧记忆;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如分散难点,学练结合;尝试回忆;抓住规律记特殊。

3、多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学思结合,多感官并用,对于那些重点、难点又不容易记住的内容更是要多动笔。这比单纯的口诵目记效果要好得多。

四、重视测评1、自测自评;一个章节复习结束后,选择适当的试题,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对自己进行测试,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并能大大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

2、重视讲评;每一次考试后,老师对试卷的评析,是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在评析的过程中教师必然要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学生必须要专心听取,多做记录。

老师的讲评课听好了,就可开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多与同学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老师。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巩固基础,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六、多请教老师经常请老师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向老师请教复习的方法,向老师请教近年来的出题方向及解题技巧,还有一点就是从老师处取得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信心能使自己的复习效果事半功倍。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7: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第四篇: 备战中考物理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8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8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50个初中物理知识点

力学: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1、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32、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3、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34、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5、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36、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37、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38、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39、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0、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41、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42、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43、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44、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45、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46、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

47、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48、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9、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0、滑轮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越费距离

51、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52、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3、“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5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5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

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5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57、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58、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59、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60、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61、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62、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6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64、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65、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6、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67、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68、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电学:

69、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70、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71、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电路的状态是非常有效的

72、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7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74、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5、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76、安全电压应低于36V

77、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78、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79、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8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8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8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85、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86、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87、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88、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89、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90、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91、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92、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9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94、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95、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96、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97、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98、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是闭合的 ②切割磁感线

99、电能表表盘上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

100、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101、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102、“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03、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作用

104、电磁铁的主要应用是电磁继电器

105、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10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光、热:

107、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108、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09、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110、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111、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112、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113、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114、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115、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

116、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

117、液面上方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

118、生活中的“白气”或“白烟”都是液化现象

119、雾、露是液化;霜、窗花是凝华;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

120、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1、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122、光和声音遇到障碍物都会发生反射现象

123、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124、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12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12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27、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28、只有凸透镜物在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其它都是虚像(平面镜、凹透镜)

129、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30、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3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32、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3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134、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35、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136、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13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38、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时存在);分子间有空隙

139、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40、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14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42、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143、热值、密度、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144、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45、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46、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147、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8、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木棒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149、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150、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1.中考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2.如何备战2017中考

3.2017年备战中考学习方法

4.备战中考英语:中考英语听力与审题技巧

5.中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6.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7.中考数学圆知识点总结

8.中考文言文考点备战技巧

9.备战2017中考:考试技巧与心理辅导

10.2017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篇: 备战中考物理

目录

备战中考的6点感悟

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

如何提升中考物理成绩

备战中考的6点感悟

一、复习要注重三基,做到灵活运用

这里所说的三个基本是我们在物理中考复习中要十分侧重的三个方面,其一是基本概念要清楚,其二是基本规律要熟悉,其三是基本方法要熟练。

1.关于基本概念。我们以实例加以说明,如速率,它的意义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速度的大小,另一方面是指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表示路与时间的比值,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表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不同的地方,速率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2.关于基本规律。我们也举例说明,如V=s/t、V=(vo+vt)/2这两个经常用到的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前者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是定义式;而后者则仅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才适用,属于导出式。我们在运用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关于基本方法。物理的基本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有积累法、实验法、建模法、观察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逆向思维法、放大法、比较法、转换法、类比法、科学推理法、归纳法等。这些方法渗透于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中,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深刻领会和运用。

二、复习要立足教材,侧重知识整合

物理新课教学,一定要吻合教材“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先特殊后一般”的结构顺序,这个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而总复习则不能完全按照这样的顺序去简单地重复,它要求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来进行考虑,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归纳和整理分散在相关章节中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把“力、热、声、光、电磁”五大部分已经学过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分类列表与框图的形式,将其串成线、连成网。我们通过这样的整合,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就能从现象到本质地对其有一较为完整的认识,极大地方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对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知识大有裨益。

三、复习要强调探究,提高实验技能。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相关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数量与分值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强化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并掌握题型及要求,就成了解答科学探究及实验题型的的关键。科学探究及实验题主要考察这五个方面的内容:1.对实验过程的感悟。2.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各种仪器的作用。3.在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物理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实验。5.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自主设计性实验。在复习中强化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在要求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之上,对每一个实验及相关的内容做全面的、系统的复习,然后再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细心地观察现象,认真地分析结果,如此,便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彻底弥补知识的不足。

四、复习要联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

调查显示,全国各地的中学生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他们在面对某单一的知识考查时,也许能较为顺利地通过。但是,面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并且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物理情景时,就会一筹莫展,表现得束手无策。这种现象就提醒我们,在物理复习中,一定要对物理情景的教学加以高度重视,要密切联系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尤其应该注意要联系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譬如能源、环境等。坚决杜绝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方法,努力做到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单调的概念、呆板的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从而大踏步地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要重视画图,更要让学生学会识图

图形是作为一种语言存在于物理学科中的,学习物理就不能离开图形。不管是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还是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其表述手段依靠的都是图形语言。因此,对于物理学习来说,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不失为一种重要而又有效的方法,而且它对日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在物理教材中,《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画图诸如“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属于作图类题型;另一部分是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分析现成的图形,属于识图。有时识图比作图还难,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能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还要能在比较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比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学生常常很难分析出已给的电路图是并联、串联,还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运用等效替代法,将所给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那么,电路的连接点就能比较容易地被识别出来,进而使相关的问题迎刃而解。

六、复习要关注热点,把握考试动态

谈起热点问题,这几年物理中考常出现的有五大类,其一是估计、估算题。这类题型多涉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其二是动态故障分析题。例如,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其三是科学方法题。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其四是情景信息题。这类试题是在考题中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让学生根据题目所提出的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再加以分析,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其五是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中的开放是指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它要求学生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其方法、手段也可以多种多样,研究的模式和定势可以不固定,研究的结果也可以不唯一,表达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比如,它可以让学生根据一幅图画所提供的信息,通过观察、分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等。

>>>返回目录

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

01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02

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03

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6、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返回目录

如何提升中考物理成绩

1. 研读《初中物理升学考试说明》等文件,了解各知识点属于什么层次,对“知道”、“理解”和“会”不同要求的知识要明确复习的投入精力和复习时间;同时参看近几年来的中考物理试卷,了解试卷结构、题型,知识点呈现的方式和频率。这样做可以在全面复习中有的放矢,少做无用功。

2. 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统摄知识,形成系统。全面复习是指对初中物理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优化。因为书本的编写是针对初学者的,是以初学者的生活面为前提,以初学者的认知能力为基础,兼顾物理学的知识体系编写而成的,某些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是分阶段学习的,因此在中考复习中有必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线穿珠,以纲带目。将分散在各章各节的知识归纳为“力、电、光、热”四个知识块,通过复习洞穿纵深并横向联系,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结构。全面复习时要认真阅读课本,每读到一个结论时,要想一想它成立的条件,它的实验基础、它的适用范围,自己闭书再独立地推导出结论,在理解和独立操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用此结论辨析问题、解释现象。同时,还要重视课本上的插图、表格,它们是课本内容的重要部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课文内容,有的本身就包含了重要的物理结论,它们往往也是中考试题的“出处”或经过改头换面而来的,甚至插图都不变,仅是换一下数据而已。所以全面复习,全面覆盖,认真看书、研书很重要,既能形成知识结构化,知识条理化,把书读薄,以理御知,又能使文字、图、表一体化,一项,足以直接对付中考题中的多数试题。

3. 突出重点、触类旁通。

全面复习并不是不要重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强化重点知识的复习,因为重点知识会在同一份试卷中多次考查到,渗透在不同题型中进行考查。初中物理中的密度、压强、浮力、二力平衡、简单机械、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都是中考的重点。对这些重点的复习仅靠书本上的例题、习题可能是不够的,应该选择好的习题集,尤其是历年来的中考试卷中关于重点知识的试题,做一些强化练习。突出重点并不仅仅是指书本上的重点知识,重要的物理实验、重要的思想方法也应作为复习的重点。例如,控制变量法是重要的常见的物理方法,例如从表象抽象出规律,从实验数据概括出结论等都成为中考的内容。书本中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研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都用到控制变量法,此外还有一些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无论是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还是用其它方法研究问题,最终都必须有结论。某些学生不会做结论,在结论栏中仍是观察时记录的现象,这表明少了归纳能力、概括能力,在某类中考题中就会失分。突出重点少不了要做习题,习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善于动脑。比如遇到一道新题,要学会阅读审题、正确理解题意,然后再做。做又包括:(1)怎样做?(2)为什么要这样做?(3)不这样做行不行?(4)有没有其它的方法?(5)这个题目怎样改动一下,可以变成新题?(6)做过此题之后,自己有没有一种豁然开朗、水落石出之感?(7)对此类题我是否可以拍胸口说“没问题”?你如果这样做,就是突出重点。

4. 重视实验,强化技能。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不可知“物理”,自然实验是中考的重头戏。

初中物理实验有学生实验9个,此外还有若干演示实验。对基本的测量仪器要会正确操作,并能正确读取测量数值。对学生分组实验要能表述实验原理、主要实验步骤、实验操作要领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有些物理量的测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密度、电阻的测量,往往会被设计成开放性试题并与实际问题结合。如某市中考就有利用测密度原理推算该市地面面积的实验题。要注意归纳总结,做到融会贯通,并能面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对书本的所有演示实验均要涉猎,要了解现象,懂得如何从现象分析归纳出结论。例如:对冰水混合物加热,从记录表中你必须得出“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结论。“吸热”和“温度保持不变”这两点均不可缺。此外,你还必须具备查表、画图的技能。在查表时,对表要有总体的认识,然后能准确找到数据。画图时讲求规范,不可大大咧咧、主观随意。例如画光路图时,平行光束经透镜后的发散或会聚必须交于焦点(或反向延长交于焦点),必须注意光线的虚、实和箭头;又如画电路图时,导线交叉处要有黑点,实物接线图上导线不能交叉,必须在接线柱上交叉等等。

二. 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应试能力、学习习惯、心理调节能力和身体体能

1. 知道自己的强处和弱处。自己哪种能力以及哪部分内容学得,则可以少费点时间和精力,自己哪部分内容掌握得最差,则应该多花点力气,学会自我调整。

2. 知道自己的学习行为上的不足,痛下决心,尽早克服,从小处着力,严格要求。有的学生总是粗心大意,考不到高分,有的学生过分优柔,在新题面前不敢尝试,心中作乱,如此等等,都属于自身的问题,要了解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去调整,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则各门功课都将大有长进。

三.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育部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强调:“中考命题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理科考试要结合具体问题考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考复习中,要力戒片面地盲目地做难题,而应在全面复习,突出重点,重视实验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并适当地做少量的开放性试题,既为中考做以防万一的准备,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返回目录

第六篇: 备战中考物理

随着近几年中考物理改革,考察特点的更新,新的课程标准制定,命题“稳中求变“的思想,又一次面临九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更新观念,完善教育体制,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使教学质量上台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学生质的飞跃,现拟定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一、谈谈我在复习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1、注重教材,以教材为典范,夯实基础。

2、监控课堂动向,严防学生走神,厌倦复习。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让优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在与同学讲解中落实自己的基础知识。

4、学生能做的分组实验,老师的演示实验尽可能的展示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在复习中重现实验过程。

5、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仅有的时间里,全力以赴,为孩子的发展尽职尽责。

6、定时了解复习情况,及时反馈。精心准备,认真选题,加强整理,做到每单元一次测试,并认真进行考情分析,及时掌握学生复习信息,反思复习过程,微调复习思路。

7、及时了解中考信息,分析近3年的山西省中考题,注意中考命题思路和中考动态,认真分析考点、考查形式、各个知识点考查的难易程度、关注社会热点和前沿高科技与教材的结合点等。

8、推敲选择中考模拟试题,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灵活应用解题方法。 二、物理复习步骤安排

1、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按照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五个板块进行知识梳理(3月16号---5月6号,共计50天)。

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本质规律,熟悉基本的物理公式等。原则上每个板块配的复习题以基础知识为主,紧扣教材和课标,不拓展不加深,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运用,题量以45分钟为宜。具体安排如下表:

第二轮:把握重点,进行专题复习(5月6号---5月26号,共计20天)

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选择(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和利用好手上的每一份综合测试题。

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实验专题”、“比例、方程等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专题,如:“电路分析和故障判断”、“综合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开放题”、“信息题”、“实验设计题”、“综合类型题”、“应用题”、“科学方法题”等。本轮复习重在方法指导和能力提高。 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5月26号―6月16号、共计20天)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度及整齐度。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题技巧,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适应开放性试题,以及科学的解题方法。挑选合适的对应练习题,以省内模拟考试和临汾市中考练兵题进行模拟考试训练。这样,既让学生得以考前练兵,熟悉中考的试题类型,也可让教师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还有,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练习试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总之,通过三轮复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强化,由浅入深,既有点的知识,又有面的综合,从而使知识得以系统化,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和加强。我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复习,物理运用能力有所提高,中考取得满意成绩。

2、关注热点问题,把握中考动态

(1)科学探究方法题主要考核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教材中运用了常考的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常考:控制变量法、替代或等效法

(2)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数据、图象、漫画)根据题目要求,通过观察分析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开放、创新、综全实践性试题(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即在研究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的方法、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势,研究的结果并不唯一,表达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 三、各章节详细复习要点:

备战中考物理汇编6篇

https://www.benqdjg.com/zhongkaoziyuan/214878/


推荐访问:

上一篇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数学工作总结【十一篇】

下一篇天中考作文600字(合集十篇)

中考信息推荐文章

中考信息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